第04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待GDP要有“平常心”

《经济日报》1月25日刊发的《掂掂GDP的含金量》一文,对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GDP增速,以“多棱镜”方式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解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首先,报道紧扣经济运行热点,及时解疑释惑。作为党的喉舌,《经济日报》把GDP增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进行报道,体现了《经济日报》对经济热点领域的灵敏度和关注度,更通过深入采访报道,回应了国民对GDP的急切关注。

其次,采访深入,客观权威。GDP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重要经济数据,没有权威机构和权威专家解读,往往会让民众产生疑惑甚至误读。该报道通过国家统计局权威专家之口对GDP作出了深入解读,使社会各界对GDP看法更加趋于理性、客观。

三是巧用国内外数据比较。要让全社会对GDP保持客观正确看法,需大量确凿可信数据,《经济日报》记者通过权威专家给出的几组数据,如中国现在经济总量是25年前10倍、6.9%的增速符合“7%左右”预期目标、全球很少有国家经济增速超过6%、欧美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低于中国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仍在25%以上等数据,展示了我国GDP的含金量,增强了发展信心。

四是结合国内外经济大势。该报道对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以及供给侧改革在短期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压力等现实进行分析,让民众懂得GDP增速不能单看增量和规模,更要看质量和趋势。同时,也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有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如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拉动力、城镇化在未来20年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的发展战略将由设计逐步进入实施阶段,将产生强大经济辐射效应等等,通过这些分析,让民众对未来经济增长充满期待。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莫开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