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潜力和愿望进一步增强,随着消费互联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传统的线下渠道让消费品制造企业和服务业难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消费互联网为其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从而助力供给侧改革
1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5年第四季度业绩。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第四季度公司收入345.43亿元,同比增长32%。经过调整非美国会计准则下的利润191.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两项数据均超过标准普尔此前调研华尔街16位分析师得到的预估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4851亿元,阿里巴巴零售平台3个月交易额总量为9640亿元,尽管其中有“双11”“双12”一系列促销活动,但这依然意味着,仅在阿里巴巴一家电商平台发生的网购交易,就占社会零售总额中的11.3%。野村证券对此分析认为,中国消费者稳定的消费趋势,将对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带来长远的积极影响。
消费互联网的活力从何而来?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和农村电商市场的崛起让网络购物触达到更多人群。阿里巴巴财报显示,其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3.93亿,单季净增长4700万人,移动交易额占比68%,比上一季的占比61.7%继续提升,而在农村方面,农村淘宝深入了300万个农村家庭,涉及1200万农村人口。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首席分析师张菊对此表示:伴随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潜力和愿望进一步增强,随着消费互联网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触网”的步伐继续加快。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在其研究报告《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趋势预测》中表示,制造商触网力度的提升,是未来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发展空间依然可观。
“传统的线下渠道让消费品制造企业和服务业难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消费互联网为它们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从而助力供给侧改革。而它们的转型升级,将引领经济向前发展,并为供应链上端各环节的企业提供机会。”张菊说。
不过,一些国外分析机构也对阿里巴巴新财报中体现出的商品交易总量增速下滑表示担忧。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15年第四季度商品交易总量增速为22%,前一季度为28%,上年同期的增速则为49%。同样的趋势也在京东商城体现出来,其2015年前三季度商品交易总量增速分别为99%、82%和71%,有分析认为,增速下滑或许代表着消费互联网发展后劲不足。张菊表示,消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市场上出现了多元化的竞争者,阿里巴巴擅长的“集市”模式,在未来将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