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工业景气指数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去产能”放在第一位
工人在川汽集团汽车生产基地内装配汽车。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副主任 潘建成

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突出

当下中国经济的病症主要体现在工业,尤其是资源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之所以拖累中国经济,关键在于其产能庞大,却不符合需求走向,导致过剩愈演愈烈

2015年四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不出意料地延续温和回落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46个月下跌,且目前仍不见底。不少人对中国制造开始忧心忡忡,春天何时来临?

其实,当年雪莱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好可以用在今天的中国经济上。所谓“不破不立,不死不生”。

当下中国经济的病症主要体现在工业,其中煤炭、钢铁、有色、水泥等资源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尤为严重。为什么?因为这些行业曾经成长得太快。本世纪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的爆发式增长带来制造业企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推动上述行业产品需求不断膨胀。不仅如此,本世纪以来房地产行业像海浪一样一波高过一波地推进,同样促进上述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前些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追加了很多投资,终于累积成今天庞大的产能。

而在产能不断冲高的时候,全球经济的危机后调整仍在不断蔓延,出口快速增长已成辉煌的历史,曾经快速膨胀的房地产泡沫也开始萎缩,供给与需求的不同走向,是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以致工业品价格跌跌不休。其实,跌的主要是上述煤炭、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2015年,工业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比下跌5.2%,其中生活资料价格仅微降0.3%,而与消费相关的服装和医药分别上涨了0.7%和0.5%;生产资料价格则大幅下降6.7%,其中煤炭、钢铁分别下降14.7%和16.7%。

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结构在发生本质的变化,从2012年开始,劳动人口以每年差不多300万人的数量在减少,加上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的加大,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由此带来结果就是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钢铁偌大的一个行业全行业濒临亏损。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决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关键要从供给侧来思考解决问题的良方。现在对症下药,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病根找到,药方其实也已经开好,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对症下药,就是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将去产能放在第一位,尤其是特别提出处置“僵尸企业”,是具有深意的。这是因为“僵尸企业”的僵而不死,很大程度上并非市场行为,比如地方政府出于多方面考虑希望对这些企业加以施救,尤其是当这些企业足够大的时候。殊不知“僵尸企业”如果不能“入土为安”,会占用和消耗更多资源,维持更多低效甚至无效生产,进一步加剧去库存的难度,也会增加去杠杆的风险。“僵尸企业”带病运行,也增加了企业降成本的难度,因为它无形中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国家统计局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来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呈现出逐年温和下降态势。而设备利用率低是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确实到了壮士断腕的关键时刻,要拿出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大规模压锭的勇气和决心。

这正如围棋下到中盘,深陷困境的几个子如果不弃,可能整个棋局很难走活。局部的放弃是为了全局的胜利,在这里,退就是进,死就是生。因为弃子而腾出手来,要在哪里落子呢?或许补短板是绝好的一步。对于我国工业经济来说,有哪些短板呢?我觉得绿色经济可以算一个,高端制造业可以算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市场低廉的资源价格和企业资产价格的形势,加大国际资源市场整合力度和先进技术引进力度。

弃子,并非废子,还是有价值的,只不过不是原来的价值,也可能不会马上发挥价值。比如煤炭资源,现在不开采,并不是说就没有价值了。经济学讲比较优势,现在全球能源尤其是石油价格确实降得极低,其实是进口的好时机,可让自己的煤矿得到休养生息,这也是降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大的绝佳时机,是改善我国大气质量的重要窗口期。待我们短板补好了,比如建成了更加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这些沉睡几年的矿山可能会焕发更强的活力。

以退为进,向死而生,或许,从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智造的曙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