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7日讯 记者杜芳报道: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不仅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也给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带来威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该研究项目今天发布的成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持续向好,但安全风险隐患依然严峻。
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组通过对我国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和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事件等进行监测,发现近年来检测数据呈现向好趋势。
具体而言,2009年至2013年我国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分别在96%、95%、99%和94%以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至2014年项目组在对我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约1.2万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和水果平均合格率分别超过了96%和98%。
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各方面艰苦的努力。项目组表示,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修订,以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机构的成立,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动计划,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项目执行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说:“我国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改变了‘九龙治水’格局,有效向集中化转变,食品安全监测能力显著提升,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已经实现了良好开局。”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凸显和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庞国芳说。
“总结起来,我国主要有4类食品安全风险。”庞国芳介绍说,“第一,病原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是食品安全的刚性需求;第二,农兽药滥用则是当前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我国农兽药应用仍然处于无序状态;第三,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污染物构成粮食食品安全长远隐患;第四,非法添加、掺杂使假和欺诈仍是我国现阶段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庞国芳说:“针对如何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项目组建议,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路线图,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提高食品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制定食品安全风险基础监测计划,建立相关监测预警网络,将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