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金 非

“民资入铁”,是一个被谈论过很多次的老话题。虽然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曾有过不少民间资本参与的先例,但大多以民资的退出而惨淡收场。

根本原因在于,民资入铁后,无法冲破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方式,无法从投资铁路中获取应有的效益。目前我国铁路仍然是一个垄断度较高的行业,除了投资之外,线路管理、线路资源分配、利益分配和结算等,基本都还掌握在国家铁路局手中。铁路体制改革不彻底、半计划性管理等体制弊端,是阻碍民资与铁路“合体”的重要因素。

未来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领域的热情能否点燃,关键不在“入”,而在“放”。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指出,民资入铁意愿高不高,主要看线路盈利好不好、放权程度高不高、程序透不透明、结算以及退出机制完不完善等。只有成本核算与清算体系趋于透明,开放投资才有意义;只有在路网建设与经营、运输业务经营方面充分放权,民间资本才能踊跃进入;只有铁路运价逐步形成基于竞争的动态调节,民间资本才能引进来、留得住、扬其长;只有铁路货运改革、客运改革、路局改革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陆续到位,铁路投融资困境才会逐步解决。

铁路总公司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38亿元,超额完成238亿元;铁路新线投产9531公里,超额完成1531公里,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超额完成的背后,是巨额债务的压力。一边是大量等待投资的铁路项目,一边是苦苦寻觅投资机会的民间资本,要想弭平中间的鸿沟,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