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开始,我与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丛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都像期待一位老朋友,通过品读这本书提升理论政策水平已成为习惯。我想,一本小书之所以如此受到热捧,是因为在它那里能看到这个时代的印记,在它那里能获得前行的力量。今年这本《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秉持“大专家写小书、大道理小切口”的原则,围绕五中全会精神、聚焦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解读,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准确理解“十三五”规划建议,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凝聚起13亿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强大奋进力量。
一是用精准干练的文字解读中央精神。让理论走进群众、让政策走近百姓,架起理论政策与人民大众的桥梁,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理论需求、发挥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理念新任务,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何才能让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撞线”,前提是让全会精神熟知领会、深入人心,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着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几个最重大问题,比如目标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领导等,进行了权威准确的解读,观点准确、文风清新,把未来五年的国家宏图伟业描述得十分清楚,让我们基层干部群众既明白了“怎么看”、又知道了“该咋办”。我们基层理论工作者,一定以这本书的出版为契机,围绕该书的内容,组织好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好面向基层干部群众的宣讲活动,使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激发同心同德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的热情和干劲。
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深刻道理。大道至简、大义微言。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纽带,语言只有通俗易懂、明白直接,才能够说到人们心坎上去,打动人、温暖人,同时又点拨人、启迪人,让人产生认知共鸣、情感共鸣。《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以独有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青睐,凸显了其鲜明的百姓视角、百姓话语、百姓情怀,真正实现了理论与群众的零距离、面对面。比如,在阐述“十二五”成就时,这样描写:“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年不过是短暂一瞬……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是‘蛮拼的’”;还比如,在阐述绿色发展时,讲到“每遇雾霾天,‘吐槽’会大大增加,不少网友说‘我也是醉了’”;再比如,“国土空间就如同一个家,需要分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储藏室等,让不同的区域承载不同的功能”。这些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话语,很接地气、很是亲近,把深刻的道理讲得很明白、很透彻。我们基层理论工作者整天和老百姓打交道,要以这本书为榜样,多讲家常话,多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真正让科学理论和方针政策走进群众、扎根基层。
三是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凝聚发展信心。种子只有扎根泥土,方能吐露悠长的馨香;理论只有触摸百姓生活,方能彰显理论的力量。《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便是这样的一粒种子,这样的一次触摸。这本书不是板起面孔说教,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联系当下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联系群众身边的典型例子,联系网络生活中正在热传的现象,讲身边的事、说关注的点,通过透彻分析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勇气。比如,文章通过《十三五之歌》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的例子,引出“十三五”规划建议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事实,就很能说明问题,还能引发网友共鸣;还比如,文章引用了C919大飞机露出“真容”、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等例子,并配上图片,就很能激发起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总之,《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同时,也讲好了“面对面”自己的动人故事。我们基层理论工作者,一定把这本书作为范本,不要只学其皮毛,关键是掌握精要,掌握好理论大众化的“钥匙”,为普及科学理论、凝聚发展信心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委宣传部理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