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用户体验融到优化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整个流程中,才能真正让群众少跑路,用服务赢民心
老听别人说地铁卡退卡难,最近亲身感受了一回。
刷卡出地铁,手里的一卡通却罢了工,始终读不出信息。找来工作人员,答曰:我们这处理不了,你去公交车站退卡点看看吧。
运气的是,地铁站附近刚好有个一卡通退卡点。不幸的是,排了10分钟的工夫,等来对方冷冰冰的一句:“你这情况特殊,只能去西单总站解决。”追问原因,他们也支吾给不出答案。“反正我这儿弄不了。”
身后一哥们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我们只收‘好卡’,你这卡退不了,退了也拿不了押金。”我这才搞明白,退个卡还分好坏之分。而“坏卡”的认定标准,并非仅仅是“无法读取”,外观略有磨损,也会被视为“坏卡”。
苦于没时间处理,只能另换一张新卡,时间一久,这张始终没来得及处理的坏卡便躺在家里成了摆设。悲哀的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换卡难”“退卡难”,而是在反复折腾之下,大家已经麻木得习惯了妥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技术原因吗?——仅隔一条马路的两个公交站一卡通充值点,西边的能退卡,东边的却不给退。附带一句,所有的充值点都能充值。
类似这样的体验还有不少:同一个地铁站里的不同售票处,有的能给IC卡充值,有的却只能买临时卡,在没有明显标示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不明就里的乘客白排长队。联想到此前12306网站的购票验证码被网友吐槽,大家吐槽的其实并非是验证码制度,而主要是验证码图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屡屡出现这样的人为障碍,笔者以为关键在于用户思维的缺失。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让服务对象满意,无论这个服务对象是百姓还是顾客。
地铁交通属于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也是惠民生的重要内容,让地铁服务更便民理所应当。还拿退卡来说,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公交一卡通退卡点数量虽有增加,但是相比较全年超过28亿人次的地铁客运量而言,光增加几个退卡点还远远不够。
要让公共服务人性化其实并不难,关键看用不用心。同样是地铁卡,香港的“八达通”和台北的“悠游卡”都可以在地铁全站进行普通退卡业务。为了方便乘客,台北“悠游卡”与4800家便利超市合作,无法到退卡网点现场办理退卡的,还可在便利店内索取已付邮资的专属信封,将卡片直接邮寄到捷运公司。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公共部门都提前想到了,做到了,这就是用户思维。
小小地铁,不只是一种运输工具,也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对待民生的态度。比如,可否在地铁厕所外设置“使用状态显示装置”,以节省乘客在外等候时间;再比如,针对退卡点排长队的问题,能不能采取提前预约方式,实现业务办理分时分流。
其实又何止是地铁,相关公共行政服务部门建章立制时,不妨借鉴许多企业追崇的用户思维,凡事多从用户需求想想,把用户体验融入到优化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整个流程中,这样才能真正让群众少跑路,用服务赢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