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以一次中东三国之行,拉开2016年中国重大外交活动的序幕。
此次访问行程中包含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两个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世界对此高度关注。舆论普遍认为,2016年恰逢中国开启与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60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习近平主席首次对阿拉伯国家进行访问,中国政府还在访问前夕发表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这将进一步为中阿关系注入新活力,掀开中阿互利合作的新篇章。
“可信赖的朋友”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是稳定而有活力的,这是因为双方的关系既有历史的积淀,又建立在人民友谊和互利合作的基础之上,”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助理哈立德·哈巴什大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方提出的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阿拉伯世界有着广泛的积极反响。哈巴什表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一贯坚持客观、中立、相互尊重原则,以尊重阿拉伯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为原则谋求地区和平稳定,以阿拉伯人民的福祉为核心发展互利合作,“这种态度令我十分欣赏”。
巴勒斯坦比尔宰特大学政治学教授萨米尔·阿瓦特认为,中国在解决中东地区热点问题方面是“重要的稳定因素”。他说,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不使用武力、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冲突;在巴以和平进程中,作为世界大国之一,中国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而并非想要在巴以双方之间寻求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这对于和平解决巴以问题至关重要。
埃及《舒鲁克报》总编辑伊马德·艾丁·侯赛因认为,中阿之间友谊深远,在反殖民斗争时期就相互支持,而一个永不追求霸权的中国是阿拉伯人民值得信赖的朋友。
“值得合作的伙伴”
近十多年来,中阿关系发展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足印: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2010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中阿集体合作进入全面提质升级新阶段;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构建“1+2+3”合作格局,为双方实现共赢规划了路径;本月13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为中阿互利合作绘就蓝图。
在埃及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诺汉·谢赫看来,中阿之间的联系纽带之所以十分坚实,是因为它的主要内涵是双方的共赢合作。“在互利合作中从不夹杂政治条件,又是中阿合作的最大特点”。
目前,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方和第七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阿拉伯世界第二大贸易伙伴。未来10年,中阿双边贸易额将有望达到6000亿美元。
谢赫认为,经济数据是中阿双方务实合作的最有力体现,而得益于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信未来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能源、人文等更多更广领域的务实合作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阿拉伯国家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成功的范例,视为值得合作的伙伴,”谢赫说。
“共赢、发展的未来”
当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正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最新发布的中国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指出,中国将秉持正确义利观,把促进阿拉伯国家和平稳定发展同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开创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沙特工商理事会副主席法赫德·阿吉兰看来,中方提出的“发展战略对接”将是中阿实现共赢发展的可靠途径。他说,就沙特而言,2016年沙特将开始实施第9个“五年计划”,这一年也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拥有制造业优势的中国和拥有能源、投融资领域优势的沙特,将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埃及政治学专家、《金字塔报》执行主编阿什拉夫·阿布胡勒认为,“共赢”是中阿关系发展的核心。只有基于合作与共赢的发展,才能为中阿双方带来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
“几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就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连接起来,我们的交流与合作从未中断,今后也将继续发展。”他说,能够预见,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济、文化、能源、安全、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我们应当共同创造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共赢、发展的未来”。文/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开罗1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