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餐桌:老人点赞,市场艰难
本报记者 王 晋
▽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内,社区老年人正在排队购买午餐。
△ 为了让老年餐更受老年人欢迎,西罗园照料中心设定了管理及送餐服务流程。
本报记者 王 晋摄

推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空巢、高龄老人的吃饭问题亟待解决。《经济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多个社区发现,很多空巢老人吃饭都很凑合,离营养、健康的距离甚远。一些社区虽然有老年餐桌,很受老年人欢迎,但因为各种原因,大多亏本或微利运营,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您家的老人怎么吃饭?他们吃得营养吗?健康吗?

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超过欧洲地区的老年人口总数。预计在未来30年内,65岁和8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大幅上升。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老龄化挑战。

老人说:

我们需要老年餐桌

中午11点,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内暖意融融,老年餐桌就要开餐了。今天的主食有米饭、花卷、小馒头,菜品有青椒炒肉、黑椒鸡腿肉、炒菜花、炝炒圆白菜粉丝等,汤粥免费。“每天这里有300多人来就餐,午饭有10元、13元、16元3种不同的价位,荤素自选,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可以上门送餐。”西罗园街道意馨夕阳乐苑院长于宏说,现在的养老照料中心面积1300多平方米,他们有专业的营养师配餐,集团旗下有蔬菜生产基地,老年人吃的鸡蛋、蔬菜、鸡肉等都来自基地。前期运营确实很艰难,质量要高、价位不能高,不能完全按照商业模式来做,好在有街道的支持,目前已有一定规模。

75岁的刘洪喜大妈和老伴儿正在用餐,他们买了一荤一素两个菜。“有个老年饭桌,感觉太幸福了!我们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这里有一日三餐,冬有暖气夏有空调,饭菜卫生便宜。我们每天到这儿来吃饭,吃完饭就走,不用收拾碗筷,轻松又方便。”刘洪喜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住在北城,工作忙,顾不上照顾他们。她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好,吃饭成了问题。有了老年饭桌,他们每天定时定点能吃上热饭,而且花费不多,花样不少。“感谢街道给老百姓办的实事,让老年人有家了!”

西罗园街道民政科科长喻中文告诉记者,西罗园街道有16个社区,总人口在8.6万人左右,60岁以上老人有1.9万人,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由于老年人占比多,不少居民提出希望开办老年餐桌。“我们想过很多办法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曾与社区的饭店签约,老年人凭助老券在饭店就餐。但大家反映,小饭店卫生没保障、价钱也不合理。我们下了很大决心,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开办老年餐桌。这里本来是个公办民营的养老院,前年8月,开始动工改扩建,去年5月1日正式运营,每天提供三餐。”除了在这里设置中央厨房,他们还在5个社区开始运营老年餐桌,由餐车配送到各社区,尽可能覆盖更多人群。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开办老年餐桌的社区只是少数。一些饭店虽然可以用助老券消费,但并没有专门为老年人推出的菜品,更没有适合老年人少油少盐需求的营养餐。

企业说:

微利运营步履艰难

办老年餐桌,场地问题最难解决。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开办的老年餐桌基本由街道协调解决场地,第三方提供服务。这是最主要的运营模式。北京龙潭街道光明北里社区也开办了老年餐桌,但餐厅面积比较小,大部分老年人是打饭回家。经营餐桌的是家福宁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目前,这家公司已在北京4个社区开设了小规模的老年餐桌。

“我从2012年开办了第一家老年餐桌,做这行算比较早的。办老年餐厅,成本高,利润低,大企业不愿办,小企业又运营不下去。我们干了这么多年,也是‘以外补内’才坚持下来,用做家政服务的盈利来补贴老年餐业务。”家福宁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方说,他大致算了算,光明北里的老年餐桌运营近1年,亏损近5万元。“主要是人工成本高,目前我们开设了送餐服务,争取覆盖到周边社区有需要的老年人,这样算下来,开办一个点的餐桌要2个厨师、3至4个服务员。受场地限制,我们还不能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2015年夏天,来我们这个点报名的老人有150多人,但我们只能做50人左右的老年餐。”他说,街道对这项工作比较支持,一荤一素的盒饭13元,街道补贴2元,同时还提供场地。何方认为,作为家政服务公司,在做老年餐项目上有一定优势,纯餐饮企业一般不愿接这个项目,做老年餐能帮助家政服务公司密切与老年人的联系,所以能做得长久。

全国老龄办2015年发布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前老年人对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务的需求比例较高,自报需求比例分别为42.3%和33.3%。但由于做老年餐盈利空间小,企业并不愿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所作的《2015老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养老(助残)餐桌数量缺口超过2500个。2013年全市养老餐桌数量达到4240个,未来如果所有的居委会/村委会养老(助残)餐桌实现全覆盖的话,全市养老(助残)餐桌需求数量至少在6797个。据此测算,北京市养老(助残)餐桌数量缺口至少在2557个。如果考虑到部分居委会/村委会养老(助残)餐桌不止1个,缺口会更多。在外地,老年餐桌就更显得凤毛麟角。

老年餐配送目前还是一片蓝海,除了餐饮企业、家政服务企业,也有一些别的企业跨界试水。在天津,今晚传媒集团着力打造了营养餐配送项目——今晚老年营养餐。专家认为,除了餐饮企业,航空公司、医院营养中心做这项服务比较有基础,建议从政策上给予扶持。

专家说: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

“北京从2009年开始在社区建设老年餐桌,这几年,相关企业在增长,也受到群众的欢迎。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的模式是分散的,各自为政,没有出现影响有品牌的企业。一些餐饮门店可以收老年人的助老(残)券,但食品并不符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只停留在吃饱的阶段,离吃得好、有营养、符合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政府部门要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引导相关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同时,购买服务要更精准,让那些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残疾人得到相关补贴。

推广老年餐桌对推动家庭养老意义重大。长期从事老龄化问题研究的陆杰华建议从四方面着手:其一,针对不少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现实,要扶持专业的老年营养餐制作与配送企业,做好老年人的营养分类、评估、监督工作;其二,运营模式上要打破目前这种分散的运行方式,转变成有中央厨房、就餐点、配餐点、送餐助餐服务的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营养膳食;其三,要有健康的服务与指导,营养师的加入能够提升老年餐的营养健康水平;其四,家庭助餐服务要向失能失智这些特殊群体倾斜,为这些特殊困难家庭提供配餐服务。他说,“在日本、韩国,有专门制作或配送老年餐的企业,能提供专业的营养配餐,他们有中央厨房、就餐点、分餐点、送餐点,业态比较完整。要给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否则他们很难坚持做下去”。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目前正在开展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计划投入资金4495万元,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8个区开展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培育特色品牌。鼓励大型社会餐饮企业通过建立“远郊中央厨房+冷链输送+社区配送站”的社区老年配餐体系,包片为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和送餐服务,拟用2至3年集中解决老年人就餐和营养均衡问题。在上海市、山西太原等地,也有一些社区推出了老年餐桌。专家表示,老年餐桌关乎居家养老的质量,关乎我们能否实现健康老龄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多方支持,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能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