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被唱空人民币所迷惑
——专访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
本报记者 张 忱

近期,人民币汇率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近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市场预期、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居民购汇等问题进行解读。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更加常态化,但要防止出现“把一手好牌打坏”的遗憾

经济日报:自2015年8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较之前明显加大,如何看待这种波动?

管涛:2015年“8·11”汇改的初衷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下跌,是前期供求失衡压力和看空情绪集中宣泄的自然结果。尽管2015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4%—5%的跌幅,但各种方法编制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大都是升值的。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加,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总体较低。

经济日报:2015年末和2016年初,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连续调整,现在的市场汇率是否已偏离了均衡水平?

管涛:均衡汇率是合理汇率水平的理论价值,并无市场公认、统一的标准或模型。均衡汇率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交易中市场通过试错试出来的。

在汇率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的背景下,市场对于均衡汇率有着不同的解读和预判。基于市场预期的分化,出现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将越来越常态化。特别是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缺乏参照系,期间市场震荡加剧甚至出现超调也是可能的。

经济日报:有观点认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是导致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如何看待市场预期的影响?

管涛: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已经进入多重均衡状态。即在给定的基本面情况下,市场既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预期对市场外汇交易策略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最终出现外汇储备大降、人民币汇率大跌、资本管制收紧的后果,这将不仅是国家的损失,也是百姓的损失,同时也非世界之福。因此,只有消除单边预期引起的市场恐慌,才能避免出现最坏的结局,更要防止出现“把一手好牌打坏”的遗憾。

“藏汇于民”等因素造成资本流出增加,但我国基础国际收支状况依然强劲

经济日报:这种市场预期是如何形成的,和我国资本流出与国际收支状况是否有关系?

管涛:要分阶段地看资本流出。“藏汇于民”是前期我国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反映了外汇资产由央行集中持有向民间部门分散持有的转变过程。自2014年第二季度起我国就出现了资本外流。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资本项目累计逆差1813亿美元,剔除估值影响后的外汇储备资产减少963亿美元。其中,资产(即对外投资)项下净流出5326亿美元,负债(即外来投资)项下净流入3313亿美元。

经济日报:2015年三季度之后,哪些因素主导了资本流出?

管涛:“8·11”汇改后,“偿还债务”同“藏汇于民”因素叠加,造成我国资本流出增加、外汇储备降幅扩大。2015年三季度,资本项目逆差达1491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减少1606亿美元。其中,资产项下净流出674亿美元,负债项下净流出817亿美元。究其原因,是剔除官方的国际储备资产(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等)后,我国非政府部门对外净负债2万多亿美元,出于债务负担增加的担忧,市场天然对人民币贬值较为敏感。

经济日报:在资本流出增加之后,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如何?

管涛:我国基础国际收支状况依然强劲。不论是“藏汇于民”还是“偿还债务”,正常用汇都是有保证的。2014年第二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经常项目与直接投资顺差合计8286亿美元,较前6个季度增长29%。只是因为贬值预期下,“藏汇于民”和“偿还债务”突然加速,同期短期资本净流出规模由685亿美元增至5843亿美元,使外汇储备资产由前期增加1482亿美元转为减少2342亿美元。同期,只有2015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负债项下出现了大流出,外汇储备资产也出现了较大降幅。而其他4个季度,资产项下净流出,负债项下仍为净流入,外汇储备资产小幅下降,人民币可兑换和国际化如常进行。

由此可见,只是因为市场一致性的贬值预期,造成了外汇储备减少的局面。反过来,外汇储备下降等因素,又进一步加剧了贬值预期。

换汇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我国捍卫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和能力不容小觑

经济日报:现在市场上客观存在贬值预期,同时,我国基本面和国际支出又不支持大幅贬值,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

管涛:未来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增速下行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内因。目前,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绝对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并不低。此外,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还孕育着许多机会。美元加息、美元走强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外因。但也要看到,美联储加息是从非常规走向常规货币政策,没有现成经验,其道路必不平坦。

经济日报:最近部分城市的换汇比较活跃,老百姓购买外汇是否也会对汇率造成压力?

管涛:“藏汇于民”也会造成资本外流压力。但是,一方面外币资产的利息收益几乎为零,境外股市调整风险大,境外不动产投资规则陌生、交易成本较高,短期内大举增持境外资产或外币资产既不现实也非理性;另一方面,海外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潜在需求较大,一旦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扩大,经济政策和经济前景更加明朗,随时可能演变成现实的资本流入;最后,我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捍卫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和能力不容小觑。

经济日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否认为,现在换汇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

管涛:市场不要被境外机构大肆唱空人民币所迷惑,因为他们唱空未必就做空。当然,不排除面对坐拥数万亿外汇储备的货币当局,他们有可能通过唱空制造恐慌情绪,吸引境内机构和百姓跟风,大量消耗官方外汇储备,然后一拥而上。理性的中国机构和家庭显然不愿意也不应成为外人手中“剪羊毛”的剪刀。

经济日报:如果看空人民币汇率预期强化,是否一定会导致汇率的单边走势?

管涛:有必要指出的是,市场预期哪怕是绝大多数人的预期,也并非一贯正确。1994年初汇率并轨,中国一次性将官方汇率由5.80元人民币/美元调整到市场汇率8.70元人民币/美元。当时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汇率将破九望十。但是,当年的人民币汇率不跌反升了3.0%,外汇储备规模翻了一番。从此,人民币走上了新兴强势货币之路,外汇储备规模一骑绝尘。而当初做空人民币的,迄今仍无机会翻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