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墨当随时代
□ 吴为山
(节选自北京画院馆藏的《首都之春》)

2016年,我们精选优秀展览为您洗眼,让文化为您的生活添彩

“笔墨当随时代”,石涛上人这句富于哲理的画语出现在文字上,似乎不难理解,然而渗透到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中并非易事。时代与笔墨的关系,其实是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它反映了艺术家对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理解,蕴含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个性创造。“随时代”的前提是要“谙传统”、“懂生活”,在古今的参照与对比中凸显时代的笔墨语言,或曰笔墨的时代精神。

几个月前,我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见关山月《山村跃进图》,为之动容。上世纪50年代的生活图景伴着新颖的墨与色、形与意而呈现出感人至深的“真实”。这件长卷使我想起中国美术馆所藏的黎雄才长卷《武汉防汛图》、金浪与李震坚合作的长卷《兰州新风景》、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所藏的林散之长卷《江浦春修图》,以及北京画院所藏古一舟等所绘46米长卷《首都之春》。

这几件长卷都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社会主义文艺方针引领之下的现实主义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如何将自己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可以说是对“长卷”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新解,妙用。由此,我萌生出为这几件长卷作品专门策划并举办一个专题展的念头,它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对当代艺术家们如何深入生活,表现时代更富有回顾与总结的典范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历史最悠久的表现形式之一,“长卷”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它以独特的方式表现繁复的物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中寄托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湖北荆门出土的战国时期漆奁上,就是以“长卷”的形式再现了当时人物车马出行的热闹场面。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长卷”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历久而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绘画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艺术家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热情和美好憧憬,以“长卷”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歌颂祖国新山河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大地上立起的井架、桥梁和开山、引爆等建设新貌,艺术家们以前所未有的笔法、墨法和造型、色彩创造性地表现,而形成中国画的写实方式,这种方式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而是在传统中国画语言的基础上融入对生活的感受,以写生、默记为主的现实主义表达,营造出全新的图景,既波澜壮阔,又行云流水,可居可游,娓娓道来,万象尽在。更重要的是,这批作品极富时代特色,带着艺术家自身对新山河的认识,展现新中国建设的宏大主题,传递出充满希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社会建设的火红年代里表现着革命浪漫主义热情。这与中国传统绘画文人士大夫逍遥、悠游、遁世的情怀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题:“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万卷河山”

时间:2016年1月9日至1月20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5号展厅

亮点: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2016年度“典藏活化”系列的开篇之作,是联合全国美术馆资源的新年大展。展览首次将表现新中国面貌的5幅名家长卷集中展示,力图为观众营造这一独特历史时期史诗般的万卷云山。

这5幅长卷是:中国美术馆藏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李震坚与金浪合作的《兰州新风景》、关山月美术馆藏关山月的《山村跃进图》、北京画院所藏古一舟、惠孝同等多人合作的《首都之春》以及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所藏林散之的《江浦春修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