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技术标准等因素制约
民企“参军”能否突围猛进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启动当天,10多家企业代表签约入驻意向,60余家企业开展了军地项目对接活动。

图① 电脑屏幕上的模拟战场展现出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

图② 新材料引来很多企业代表驻足观看。

图③ 企业与军队代表就新产品展开交流。

图④ 新一代无人直升机性能更优越。

去年底,北京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正式开园。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在当天发布的《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规划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底,将全面建成国家级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这是北京军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又一探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不断走向深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有意用创新成果撬开军品市场的大门,为国防科技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实际上,民企“参军”之路仍然困难重重,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技术标准等因素正成为影响和制约民企“参军”的突出问题。

需要更多更好“招兵台”

据了解,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启动当日,就有信威通信、军地物资采购信用结算中心、奇虎360等多家企业代表签约入驻意向,60余家企业开展了军地项目对接活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表示,酒香也怕巷子深,技术和服务无法与军方对接,成为他们探索军民融合发展路径中面临的一大困惑。

北京中航世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当天的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便携式飞行辅助系统”。这是一款为解决飞行人员在飞行任务中,存在的资料查阅困难、携带不便、飞行任务规划繁琐等问题而设计的产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飞行资料集成化、电子化,从而减轻飞行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记者注意到,这个像平板电脑一样精密、小巧的仪器,不仅具有抗震、防尘、防潮等诸多性能,还有专用数据传输接口,屏幕显示非常细腻,触摸定位也非常准确。

然而,再好的产品也要转化成战斗力才能发挥应有价值。“虽然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拿到多项军队保密资格,但是要想真正打开军品市场的大门还是阻力重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可以服务部队,但是苦于没有对接渠道,很多产品至今仍然“报国无门”“束之高阁”。

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困惑。在电脑屏幕上,记者看到该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可扩展仿真平台呈现出一个逼真的模拟战场,这一平台内容涵盖作战实体、指挥实体、海陆空运动模型等,彰显出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

据产品负责人介绍,这种仿真平台在信息化战场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譬如作战计划模拟评估系统,可以面向联合作战任务需要,针对有代表性的作战计划方案,进行仿真推演,支撑联合作战计划评估、优选和优化等;而海军装备体系评估系统,则以海军装备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海军装备发展论证需求,构建海军装备体系对抗的综合战场环境。“我们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主要针对军事需求,让更多的部队了解我们的技术、应用我们的技术,是企业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该负责人说。

“信息交流渠道不顺畅是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面临的突出矛盾。”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申宏艳告诉记者,中关村核心区内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强,高科技产业单位更是占了全国的17%,产业力量雄厚。与此同时,解放军机关和驻京部队单位众多,军民融合需求大、对接活跃,但仍存在着军地信息不对称甚至信息阻隔等问题。

为减少重复建设、提速融合效益,经军地有关部门多次协商,中关村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五所、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中国兵器推广所、中船重工714所等12家发起单位为核心,建立了包括103家成员单位的军民融合产业联盟。联盟的成立,为实现军地信息、人才、资金、设施等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为有效解决军民融合工作中“信息交流不畅”的难题,中关村还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挖掘各方资源,打造信息共享的“直通车”和“高速路”。3年多来,北京市累计邀请或接待军队有关部门到中关村参观调研考察近20次,人员超过3000人次;举办军企对接会30多场次,并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军民融合领域大型展览或专业领域展览。

“参军”门槛高低应合适

“山东威海光威集团是一家以生产钓鱼竿和钓具用品为主的民营企业,在集团创始人陈光威的带领下,经过成千上万次反复实验和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和制造技术,实现了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国产化,打破了我国军用航空高性能碳纤维长期依赖进口,价格和数量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这是前不久在中关村军民融合高端人才培训班上,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郭瑞鹏研究员给中关村企业代表讲课时提到的一个案例。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新型纤维材料,除具有耐高温、耐摩擦、耐腐蚀和导电导热等特点之外,还具有比重小、重量轻、强度高和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21世纪世界新材料领域最先进的高科技替代型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机械电子、化工建材、文体器材、交通能源及医疗器械等领域,是制造航天飞机、导弹、火箭等武器系统必备的关键材料,在国防军工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过去,我国军用碳纤维主要依靠进口,无论是价格还是供应数量都受制于人。山东威海光威集团让高性能碳纤维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制约我国军用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目前,该集团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已经在我军歼击机、直升机上广泛使用,每年军方定货量占企业高性能碳纤维年产量90%的份额。

然而,公司在“参军”报国的道路上,还是面临着一系列困惑,比如:有些思想保守人士认为,绝对不能把关系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战略性产业放到民营企业手里,即使已经把军代表派驻到厂里,但还是觉得民营企业不可靠;企业在项目申报、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未能享受到与军工企业同等的待遇……

郭瑞鹏讲到的这一案例引起中关村民营企业家的共鸣,山东威海光威集团遭遇的发展迷雾也是我国目前已经“参军”或者愿意“参军”的民企遇到的共同难题。有些学员反映,自己手里有先进技术,但就是“找不到庙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光是办“四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装备承制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就需要很长时间,少则半年,多则几年;有些企业为了尽快拿到证,不得不向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寻求帮助,不仅坏了风气,而且还容易滋生腐败,过高的“参军”门槛让很多企业望而生畏。

郭瑞鹏认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潜力巨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高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有些民营企业在信息、电子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方面拥有一定技术优势,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传统军工企业。信息时代,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商业技术,将其融入到武器系统之中,并装备这些武器系统,谁就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仅可以把全社会优质资源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当前,中央已经明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国防意识、大融合理念、大系统思维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广泛共识,相信军民融合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环境将会越来越公平合理。

保持持续创新能力

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为此次发射任务提供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保障任务的就是一家民营企业——北京赛博兴安科技有限公司。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启动后,赛博也成为入驻企业之一。这家以信息网络安全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深耕网络安全管理与监察、网络隔离交换、身份认证与授权等一系列维护网络安全的产品,在军队、政府、能源、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和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创始人和核心技术团队均是自主择业军人,在军队科研机构探索多年,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军队网络安全建设需要大力借助民间智慧。抱着“科技强国”的梦想,离开部队后,他们苦练内功,积累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备了信息安全公司最重要的从事政府、企业和军队信息安全业务的企业和产品资质,在大型行业应用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战略定位下,网络安全行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民营企业发现,开拓军队市场、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具有广阔前景。然而,各种资质申办周期长、定制产品转化可复制性难、短时间无法带来销售利润等问题让很多企业望而生畏,难以决策。

公司总裁文坊认为,军队行业的高门槛既是困难也是机遇,只要迈过了这个门槛,其实也就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其他企业要进入,也需要一定的投入和周期,这个周期就是门槛内企业的优势期,如果利用好这个周期,就可以为新的需求争取足够储备时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赛博早些年参加某部队的安全管理系统方案竞标,同行内的知名公司几乎都来了,无论品牌和规模以及市场占有率都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与用户的深入交流,发现功能需求和通用市场差异很大,验收流程复杂,订制费有限,也不能确定以后的采购量,因此在投标时报价大大超过用户预算,基本上是主动放弃了。赛博则认为,这个系统能将网络安全的整体态势,以及运维人员的安全事件处理值班统一起来,是非常有价值的,公司投入最优质资源,经过近两年的研制,在部队进行了全面部署,获得用户认可,并且在同行业形成示范,每年为公司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

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还是要面临很大挑战。目前军工企业或体制内单位在定价、退税等方面享有一定政策优惠,某种程度上说这不是完全公平的竞争,民营企业是必须要面对的。“一方面,我们希望国家在军民融合战略思想指导下,能在政策上对民营甚至中小企业稍加倾斜,如财政部在政府采购上就出台了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每年采购量必须保证将30%交给中小企业承担等,在保持创新活力和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应找准自身优势,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以独特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为军民融合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文坊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