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砖头般大的“大哥大”还是值得炫耀的奢侈品,如今手机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沟通方式、管理方式、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等,甚至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方式。
据统计,2015年1月至11月,我国手机产量达到16.1亿部,出口12亿部,出口额达到1107亿美元。国产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以华为、小米、联想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跻身全球前列。尤其可喜的是,产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困扰国人多年的“贴牌”和“山寨”的问题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缺芯少屏”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国产手机对全球产业链生态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在快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技术生钱相当不容易,但是钱生技术似乎更加不易。“以市场换技术”战略能够换来二流、三流技术,也能够换来部分“先进适用技术”,但是绝对换不来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手机领域也不例外。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从来不投机,每年花好几亿美元付专利费以及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不过华为没有甘于巨大的市场被别人瓜分,“十二五”时期以来,华为加大了智能手机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效,华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其高端机型,2015年仅智能手机的利润就可能达到100亿元。
其实,核心技术的培育没有捷径可走,加速积累是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持续不断地努力相当重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必须营造,产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夯实。国产手机发展倾注了业界无数人的心血,有的甚至付出了“鲜血”,不少企业成了“先烈”。1998年,国务院就出台过著名的“5号文件”,鼓励手机产业的发展,决定从当年固定电话初装费中拿出5%支持手机产业发展,连续支持5年。后来初装费不断降低,实际支持的费用有限,但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手机产业当中去了。当年第一批有19家手机定点企业,现在虽然只有中兴、TCL、海尔等几家企业还“坚守岗位”,但是毕竟活下来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衍生出许多新的增长点,学会了市场规则和国际竞争,学会了“与狼共舞”。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现在国产手机还没有资格骄傲,毕竟苹果一家公司的利润比我们所有手机企业利润加起来还要多。但问题就是机会,解决手机产业面临的各类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孕育新机会的过程。智能手机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必须大力实施“以市场育技术”战略。国产手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