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守在家里,一年只有几千元收入,住着破土房子,一家6口勉强填饱肚皮。如今在城里上班,每月收入3200元,新盖起两层楼房……提起自己家今年生活的巨变,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金碧镇联合村38岁的村民林临脸上乐开了花。
林临昔日贫困是因为水,如今脱贫致富也是因为水。
毕节位于贵州西北部,处于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毕节多年平均降水量1023毫米,水资源总量丰富,按理说不应该缺水,但由于当地特殊的岩溶地貌,加之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大、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这里成了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
以前,联合村村民吃水都要步行两里多地,去银盘坡崖下泉眼挑。遇上干旱的年份,甚至要到几十里外运水。由于吃水困难,每户必须留一个壮年在家负责每天挑水。林临从十八九岁起就一直想外出挣钱,可是因为家里离不开他挑水,就一直没走成。以前,他家的全部收入只能靠养猪和种两亩半责任田。由于吃水难,猪只能养两头。全家辛苦一年,收入顶多两三千元。2015年6月,水利部门开展水利扶贫,林临和其他30多户村民家都通上了自来水。清水流进门,村民再也不用守在家挑水了,就纷纷外出挣钱。林临夫妻俩在贵阳找到工作,老人在家养了5头大肥猪,全家每月总收入能有七八千元。
毕节市副市长李玉平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毕节市共投入水利资金89.5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多,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推进扶贫开发进程提供了源头活水。他们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水利问题入手,在全市开展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农田灌溉用水为重点的“小康水”行动计划。到2015年,累计解决了489.56万农村群众、54.41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耕地灌溉面积115.4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4.27万亩,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近5年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从250.05万人下降到125.9万人,下降了49.5%;贫困村总数从1981个减少到1586个,减少了19.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354元增加到6223元,增长了86%;全市GDP从601亿元增加到1451亿元,增长了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