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真像是爱换衣服的美人,一转身就穿上了线条分明的冬装。2015的春花秋韵余香还在,便步履匆匆望见了漫天的飞雪。回首这一年,花月年年只相似,岁月不留痕。唯有那些读过的书,像是日子的书签,轻轻一拨便荡开一圈圈记忆的涟漪,勾起无限的温暖。
不得不承认,由于网络的冲击,读书需要一种能静下来的能力。我也曾陷于网络的纷繁热闹中沉迷忘返,在网上可以随时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任何话题,轻易满足任何好奇心,然而,对于我们这代读纸质书长大的人来说,几日不读书,便觉着心里空了,人也蔫了,甚至眼神都有些飘忽涣散,再有一些偶来的悲悯情感,都不知道何处抒发安放。习惯了台灯下持卷而眠,像对香烟美酒上瘾的人一样依赖而亲爱。于是,索性还回到从前,闲暇时仍然与书作伴。古云“书香多情似故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如何丢得下他的故友呢?我生性又有些执拗,喜欢挑战认为不易之事。自此,便将网瘾、手机瘾戒了,继续买书看书。好在守着个全省最大的图书城,跟自家后花园似的进去后变成老饕,饥餐一晌后还要搬回数本。拿着七折贵宾打折卡,每次还要花上二三百,平日再怎么抠唆却惟独买书不心疼。去年岁尾时,曾见大学闺蜜在空间晒书,暗自咒骂她如何读了15本书,于是去年元旦便发誓今年要早早读一摞等着她。
从去年1月开始,买回了厚厚的《邓小平传》《巴金传》,年假里回老家都没敢怠慢,和父母聊着天,膝盖上都翻着。春天工作奇忙,去书城时间稀少,恰好有初中密友赠订的《天涯》,瞅准中午饭后休息的时间,给一篇篇啃了。周末有时去超市购置日用品,旁有一个报刊亭,见了《小说月报》《人民文学》类自是不能自持,钱多钱少买了再说。一些深深浅浅的文字清晰地印在了心里: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让我从更多角度认识了她;十几本系列《几米漫画》以悦目童真的方式解读了成人的沉重;细读《三国演义》愈加品出历史大幕下跌宕不凡的江山传奇;现代作家白落梅著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以诗一样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紧绷的心弦,与仓央嘉措同乐同悲;而重读《诗经》及《唐诗三百首》,古人那简约又深湛的语言像新雨初雪般涤荡了我的内心……
读书与不读书有区别吗?书对于精神那种润物无声的滋养,个中妙处,我想,只有读过的人才能神会。太平盛世,岁月静好,窃以为,这一年我读书了才不算太虚度。在书香中作别2015,新的一年,仍然从书香中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