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一年 激昂而深沉

时间总是不辞而别。匆匆那年,又匆匆这年。

七十年、九十年、十三年,这几个数字在2015聚首,碰撞出激昂而深沉的交响。

(一)

七十年家国,七十载荣光,在这一年化作了震撼人心荡气回肠的集体记忆。

北京市民马建民和他的小女儿清楚地记得,天安门前的大阅兵是怎样的豪迈。2015年9月3日,父女俩和亿万中华儿女一道,见证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胜利日阅兵大典。亲历阅兵现场,是这位父亲给女儿的庄严一课,他希望让生活在和平的阳光雨露下的女儿记住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学会热爱曾经苦难深重的祖国。

和马建民父女一样,我们也记得那一天的铁流滚滚,那一天的高亢呐喊,那一天的万众一心。即使时光走过了70年,即使历史的亲历者越来越少,我们依然不会忘记,那场历时14年之久的奋起抗争,是多么的艰苦卓绝,又是多么的坚韧不拔。时至今日,中国早已脱胎换骨,以自信友善包容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段屈辱的历史依然是我们民族记忆深处最痛楚也最凝重的部分,滋养着我们的血脉,激励着我们的精神,让我们不畏强暴,也让我们不敢懈怠。

隆重的纪念是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更是面向未来的自尊与自强。回首来路,沧桑伴着荣光;遥望前程,和平当与奋进同行。

(二)

七十年阳光,七十载春风,在这一年吹响了文艺引领时代的号角。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当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在延安的舞台上,歌剧《白毛女》在诞生七十周年之际回到了故乡,也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序幕。

从诞生地延安到黄浦江畔的上海,再到炎热依旧的广州、白雪皑皑的长春,红色经典《白毛女》在2015年重回人民的视野。

“喜儿”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第四代。第四代“喜儿”的扮演者雷佳记得,春寒料峭的时候,她和村民同吃同住,老乡们手把手地教她贴饼子,教她烧火。这些看似枯燥的实地体验,很快变成了舞台的养分。观众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喜儿,她的举手投足都有农家姑娘的自然朴实。

复排《白毛女》,是向经典致敬,也是向经典寻根。新观众发现,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之作果然好看,故事自然流畅,艺术细腻感人,清晰的节奏也带着明快的时代气息。老观众感怀,《白毛女》没变,还是那么真挚的情感表达,还是那么亲切的民族特色。

回望传统,也是为了给今天的艺术创作拨开迷雾。《白毛女》之所以历经七十年传唱不衰,离不开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对民族艺术形式的继承,也离不开艺术家的反复打磨。这样的慢工细活,在今天成了少数派和稀缺品。文艺与市场的关系,或者说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今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和艰难状态。市场的诱惑同时也是伤害,如果因此而屈从于市场的好恶,文艺就成了市场的奴隶,文艺的审美理想和独立价值也就不复存在。迷失了自己的文艺,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挖掘经典魅力也好,探索实践新路也好,定力总是必不可少的: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必须是合理的适度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文艺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三)

九十年传承,九十载呵护,在这一年催生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度。

要说近年来最火的展览,非故宫博物院的《石渠宝笈》莫属。这场为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华诞举办的特展,点燃了文化爱好者的热情。观众的执著前所未有,排五六个小时的队也要看,哪怕是只有匆匆几眼也要亲临其境,故宫的宝贝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作为国宝的“看门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总是把故宫的平安挂在嘴边。既要让观众有一段奇妙美好的博物馆之旅,又要保护、研究好600岁高龄的紫禁城,这是个艰难的无止境的平衡。从明清两朝的天子居所转变为世界上藏品最丰富、年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故宫这张中国文化名片的一举一动总是引人瞩目。改造提升环境,提升展览品质,开办社会教育项目,研发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试行年票、单日内限流、主题日免费参观等限流分流措施,改善观众参观体验,这一年,故宫悄悄地向观众贴得更近。一边是庄重文雅的传统故宫,一边是萌萌哒的现代故宫,新时代的故宫更立体也更可爱了。

将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是这一代故宫人的使命。肩负文化遗产保护重任的,不止故宫。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遗产是脆弱的,更是宝贵的。当时间来到2015年,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过了15个年头,我们理应有更多的成功实践和创新探索,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四)

十三年高歌,十三年扩张,在这一年汇聚成电影的新高潮。

北京的商场导购小李一边整理货架一边偷偷地用手机团购电影票,她要在几家网购平台上选一个好价格;苏州的餐厅服务员小韩用午休时间看视频网站上的电影,他是这家网站的付费用户,可以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浙江金华的淘宝店主凯蒂,一个月卖了4000多个出自电影《捉妖记》的毛绒玩具胡巴。这一年,电影全面开花,成为了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电影院线改革十三年后,电影市场再度井喷。票房迈过400亿元大关,新片大片你来我往,电影市场一派红火。在市场和资本的驱动下,可看的电影多了,电影的产业链长了,电影的制作水平明显提高了。可惜,市场的繁荣依然难掩精品的缺乏。青春、喜剧题材的垄断式集中和商业片的一枝独秀固然热闹花哨,却也佐证了原创能力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市场,却缺少佳片力作来支撑,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电影从来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还肩负着感染人启迪人的责任。电影的优劣,将影响着一代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品位。选择观众最习惯最好消化的喂食,最容易变现,投资风险也更小,能让观众一笑而过,却没有了深入心灵的交流。更有甚者,唯票房是图,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那些更广阔更真实的生活呢,那些更深沉更厚重的中国经验中华美学呢,找资金难上影院难,观众自然也就难得一见了。

当时间走过2015,当电影市场日渐成熟,我们理应旗帜鲜明地亮出精品思维和精品追求。

文/姜 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