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要素生产率

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后,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作为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之一,“全要素生产率”是通过衡量单位总投入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其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又被称为“技术进步率”。它反映创新发展最好的指标,也是改革红利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般而言,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与要素投入贡献的比较,就可以确定经济政策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把过去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的发展方式。

未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路径,就在于将发展的重点放到质量而非数量上。一方面要以体制创新消除制度性障碍,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将全面引入“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将从细化指标分解、硬化约束举措入手,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我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

文/本报记者

顾 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