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非洲政治形势的安定和经济持续发展,非洲城市中产阶级的数量不断增长。加之,非洲各国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较深,也促进了非洲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的增长。但目前非洲乳业发展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
首先是鲜奶产量较少。在非洲,由于饲料短缺,牲畜价格昂贵,传统的畜牧业从业者多喜欢养殖成本较低、饲养技术较为简单的肉牛或者肉羊,导致奶牛、奶羊饲养量不足。加之饲养技术落后、牧草供应有限、天气炎热等原因,非洲奶牛的产奶量大大低于欧洲水平。如一头法国奶牛的产奶量平均每天为40—50升,而一头非洲奶牛的产奶量每天只有2—4升。这使得很多非洲国家经常出现“奶荒”。最近,肯尼亚就从邻国乌干达进口了大量牛奶,以缓解本国供应不足的缺口。
其次是储藏和物流问题。非洲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城市集中了大量人口,而农村人口较为分散,造成主要的乳品消费者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奶牛养殖户都较为分散,道路状况差,运输工具有限,使得供应商集中、大量、及时收购鲜奶存在一定困难。一般来说,鲜奶必须在采集后两个小时内低温保存,以便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长牛奶抗菌性的持续时间。冷却过的奶,需要及时送到工厂加工处理。经过过滤、净化、冷却、均质、杀菌和包装等工艺,才能成为人们日常饮用的消毒牛奶。但是,很多非洲农村地区电力供应不足,冰箱尚不普及,鲜奶的保存和物流成为乳业公司最为头疼的问题。
目前在非洲市场上,大部分乳品企业都使用进口奶粉,真正的鲜奶极为有限。以塞内加尔市场为例,市场上90%的牛奶都是“奶粉奶”。由于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建设自己的大型乳品工业需要解决相应的奶牛饲养、饲料配送、鲜奶收购、低温保存等一系列问题,费时费力。奶粉与鲜奶比,价格较低,运输、储存较为方便,大部分企业都采取进口奶粉这条“捷径”。这种生产方式打击了当地奶农的积极性,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牛奶自给自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除了南非、摩洛哥、突尼斯等少数国家之外,大部分非洲国家仍无法满足自身的乳品需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有责任心的当地和外国企业积极投资,兴业办厂,搞好“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之外,还需要非洲各国政府在政策、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与非洲的畜牧业技术合作,帮助其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相信通过各方合作,非洲早日走上“乳业自给自足”之路并不只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