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怪建筑可休矣
马洪超

近年来,有些地方对上马奇怪建筑“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文化不自信的原因,也有错误政绩观的因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城市管理者应好好领会精神,坚决刹住这种风气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这无疑是对各地城市发展特别是建筑风格设计的一次重要提醒。

中国古建筑大多在造型上讲求对称、端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搞点建筑造型方面的创新,该创新该时尚的,应鼓励支持。不过,近些年上马或陆续竣工的一些奇怪建筑,如上海“靴子楼”、辽宁沈阳“大铜钱”、安徽阜阳“白宫”等,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并没有很好地与城市风格搭配起来,突兀而起后甚至成为人们揶揄的对象。

奇怪建筑会产生多方面的副作用。

首先,会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由于造型不规则,奇怪建筑的建筑空间难以充分利用,在里面安装电梯、铺设水电管路都要费一番功夫,自然比规则建筑多花费资金。特别是那些财政出资建成的奇怪建筑,多花费财政资金的同时,就相应减少了用于民生改善、扶贫攻坚等方面的财政投入。

其次,会隔断城市文脉。一座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其间各类建筑的安排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整体性。在一片有机融合的建筑区里,耸立起高个头的奇怪建筑,无疑会打破其有机性和整体性,显得不伦不类。

再次,会损害城市规划严肃性,甚至损害政府公信力。城市规划必须顾及长远,避免短视行为。奇怪建筑之所以奇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常常出乎规划,超出人们的想象,过于追求造型奇特。大众往往质疑,其建设过程中的论证是否严密科学、是否受到当地城市管理者的权力干预。这种质疑,又往往向城市发展规划乃至当地政府公信力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看,奇怪建筑反映的绝不只是建筑问题,还涉及政府公信力这样的严肃话题。

既然奇怪建筑有如此多的副作用,为什么有些地方却“乐此不疲”呢?这里面恐怕既有文化不自信的原因,也有错误政绩观的因素。

所谓文化不自信,就是过于崇洋媚外,求大求怪,总认为自己家的东西不好,“月亮还是国外的圆”。这种想法可笑至极,是完全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我国汉代的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明清的紫禁城,都可谓建筑艺术之典范。缺乏对自己国家历史的了解,只是盲目地相信国外的“专家”,是数典忘祖、不够自信的表现。

一些地方领导不正确的政绩观,对奇怪建筑的建成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地方领导从个人短期政绩出发,一味贪大求快,大搞形象工程,甚至无视业内专家意见,打造一些所谓的“地标性”建筑。结果,“工程上马、官员落马”,有些工程甚至成了半拉子工程,即便建起来也往往不中用,可谓劳民伤财,群众无不反感。

奇怪建筑,弊端多多,必须坚决刹住这种风气!如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相关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在此也提醒城市管理者,好好领会中央会议精神,不要再搞什么奇怪建筑。这既是对社会好,也是对自己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