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中国制造业品牌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信集团:技术创新 做强品牌
本报记者 刘 成
海信集团位于南非的家电卖场。 (资料图片)

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南非前夕,在南非《星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文中讲到“海信电视、冰箱作为主要家电品牌已走入南非千家万户”。随后媒体的广泛报道,让埋头实干20载的海信集团一下成为“走出去”的典范。其实,海信集团的国际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渐入佳境,电视机做到了全球前三名,电视和冰洗产品蝉联中国出口第一,而光通信器件产业“接入网”产品已做到了全球第一。

为了改变中国家电产品在国外市场“低质低价”的形象,海信确立了“高质中价”的海外市场战略。“‘高质’就是‘产品高质量、高技术、功能先进、外观时尚’,‘中价’就是有竞争力的中档价格。”海信集团副总裁林澜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为了实现该战略,海信在全球不同的市场全面实施本土化的经营思路。在澳大利亚,他们不仅在产品方面按照当地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进行了高标准的设计,在售后服务方面更是提出了3年质量包换、24小时服务热线的承诺,仅这一项售后服务策略,海信在当地就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

技术立企是海信的信条。在海外市场,海信同样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强化产品竞争力。目前,海信已在海外建起了分布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地的七大研发中心,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研发。自2011年起,海信通过海外招聘、收购团队、引进技术带头人等方式储备人才、改善人才结构。这些世界一流的研发人才,使海信在多媒体研发、电视芯片研发以及前沿技术储备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使海信研发出了更多适合本土消费者的领先产品。

在加大海外本土研发力度的同时,海信在海外投资建厂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目前,海信在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墨西哥、捷克等地拥有5个海外生产基地,设有16个海外公司。这些本土化的生产基地,对辐射周边市场,提高当地服务能力、反应速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要进入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难度是很大的。”海信国际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方雪玉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海信欧洲总部设在比利时,他们想要打通位于杜赛尔多夫的德国第二大销售渠道。联系后,因为海信在德国没有分公司以及实物产品的展示,遭到了拒绝。他们便开车拉着电视样机从布鲁塞尔前往杜塞尔多夫,第一次与销售经理见面后,对方表示把产品留下看看再说,此后便没有下文了。一个月后,海信营销人员跑遍其在杜塞尔多夫的每一家门店,了解他们销售的品牌、产品及定价后,分析成本,再次找到销售经理,向他分析引进海信产品销售可获得的利润,对方终于动了心。海信拿到了200万欧元的第一笔订单。

就是经过这样不懈的努力,海信在美洲、欧洲、亚太、非洲等地区,都与当地主流渠道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美国,海信已经与Wal-Mart、Bestbuy等大型连锁渠道建立了品牌战略合作关系。在欧洲,海信成功与德国第二大连锁渠道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海信高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布局。

多年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海信、了解海信,从而信赖海信。这也直接提升了海信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8年来,海信在海外的收入增长了2.6倍,而自有品牌收入则增长了18倍。今年1至10月,海信国际营销实现销售收入23.9亿美元,同比增长8.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