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阜阳市辖人口中,每4人就有1人在外务工,大众创业的活水从何处来——
邀你回乡创业去
本报记者 胡文鹏 通讯员 朱 贺

能将400多种蔬果在1小时内同城配送上门的“阿龙哥”张龙、把不起眼的小渔具销售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渔夫”马俊、流转1800多亩土地义无反顾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80后”刘大卫……这些星光熠熠的安徽阜阳创业明星曾经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在外务工人员。

阜阳是劳动力输出大市,1050多万市辖人口中,有280多万在外务工。若不开发好这个劳动力、资金和项目的富矿,大众创业可谓失去了一支生力军。为此,阜阳以“接您回家”凝聚乡情,以宽松政策营造环境,以市场需求对接项目,引来一大批农民工、大学生放弃大城市的高薪与事业,返乡创业。截至今年11月,阜阳返乡创业者累计达3.66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18万个,带动就业31.6万人。

3年前,阜阳颍州区康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建还是上海小有名气的时尚发型师,拥有9家美发连锁店,年收入近百万元。“可能是故土难离吧,也听说政府正鼓励返乡创业,2012年,我狠下心把美发店的股份卖掉,重返家乡。”欧阳建说,“当时有不少人说我是傻子、疯子,干不了几天就会再回上海”。

2013年,他投资80多万元,种植杭白菊200多亩;2014年,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投资近200万元兴建占地4亩的菊花烘干厂房;2015年,种植面积近800亩,销售额达800万元。眼看规模一天天变大,欧阳建开始谋划下一步:“我申请了‘菊缘坊’商标,获得生产许可后,就能生产高端菊花茶了,一斤能卖到几百元!”

在阜阳,像欧阳建这样深耕特色种植、回报当地民众的创业家不在少数。阜阳古西湖生态产业园邓守甫的葡萄,颍泉区周雷雷的食用菌等,都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农民工返乡创业,也不只是围着农业打转转。来自阜阳颍东区正午镇的杨浩想到,阜阳最丰富的就是劳动力资源,创业能不能在这上面做文章?在这个思路下,他创办了家服通——一个将富余劳动力和大量家政需求对接起来的服务公司。从2012年3月8日开业到年营业额超千万元、从最初10多人的团队发展到拥有员工360多名、从单纯的电话接单到如今的“PC、移动互联下单+线下门店支撑”,杨浩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

喜欢琢磨的杨浩“根本停不下来”:阜阳的市场这么大,同等级的城市家政需求是不是也很大?比阜阳更大的合肥乃至北上广深,市场岂不是更大?杨浩计划,年底前家服通要在安徽亳州开张。“下一步,我还想去北京等地看一看,把阜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输送到更多的地方。”杨浩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返乡创业的阳光前景,不仅吸引了许多农民工,也让不少大学生采取了行动。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博是阜阳太和县人,毕业6年后,他成为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如今,他是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

在公司的智能温室里,彭博点开手机里的一个APP,屏幕上就出现了温室内的实时画面。“这个APP是我带领的团队开发的,通过它,消费者能看到蔬菜生产的全过程,消费时更放心了。”彭博说。

彭博向记者介绍,“这个温室可不一般,每个温室都安装了远程监控终端,终端与中控室相连,能实时将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湿度等数据不间断传回。当数据超过设定值时,中控室就会自动发出浇水、施肥、抽风等指令。整个过程都不需要人工干预”。

在彭博的心中,装着一幅“定制农业”的美好愿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提前下订单、有机良庄根据订单进行种植生产、消费者利用手机查看农产品生产全程、快递第一时间将新鲜蔬果送达用户家中。“去年,我们拿出50亩做实验,种植的彩椒直接出口俄罗斯,这可能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彭博说,“能站在行业的风口,正是我返乡的一大动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