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气污染必须围绕能源做文章,要推动终端能源消费革命。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必须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发电,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这将对我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治理大气污染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究其原因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大。二是能源生产方式粗放。传统火电以及煤焦化等行业由于生产工艺和治污措施落后,是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排放源。三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热力分别占44%、25.5%、4.8%、21.3%和4.4%。传统化石能源消费方式粗放、且占比过高,这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发展煤炭清洁发电,提供清洁经济的电力。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占比约94%,石油、天然气合计不足6%。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因此,我国推动能源终端消费革命必须立足煤炭。通过多年的持续技术创新,神华集团研发的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已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此外,超低排放火电在经济性和安全保障上也优于天然气发电、核电、风电等发电方式。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发电可为我国提供清洁、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供应保障。
二是推动燃煤锅炉升级改造,发展区域性综合能源中心。在不宜实施集中供热、汽的区域实施传统中小锅炉的升级改造。目前,我国燃煤工业锅炉整体能效水平较低,运行管理粗放,其实际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个百分点左右,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同时,燃煤工业锅炉环保设施不到位,大多没有配置有效的环保装置,污染大。用清洁燃煤锅炉替代传统中小锅炉,可显著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是缓解我国大气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工业园区依托大型热电机组建设能源动力站,实现热、电、冷等多种能源形式联供,用以替代各企业独立分散建设的小型供热供汽锅炉,进一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如:神华规划在陕西富平建设新兴产业园综合能源供应中心,实现电、汽、冷、热、水综合能源统筹规划、梯级供应,使得富平热电项目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热效率可高达70%以上。
三是实现煤炭清洁发电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应积极转变煤炭的利用方式,大力推进“超低排放”的煤炭高效清洁发电,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培育相关市场,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以有效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清洁化、高端化。通过清洁煤电机组的调峰作用,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有望成为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方式,与清洁燃煤发电共同组成未来我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形式,为缓解大气污染做出贡献。
四是推动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从源头实现污染物减排。研究表明,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占比越高,越有助于节能减排和能源系统综合效率的提升。目前,我国人均用电量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22.6%,较日本等发达国家低近5个百分点,电力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未来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的主要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用电力替代燃油等消费。随着电动车关键核心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车将在我国未来终端能源消费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二是提高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居民改变用能习惯,包括:空调、取暖、厨具等,实现用清洁电力替代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终端消费。
相关政策建议:
一、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应重点监管出口,管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目前,在治理大气污染行动中,有一种误区,就是简单的“去煤化”、一刀切的“控制煤炭消费”。其实,我国空气污染问题的根源不在使用了太多的煤炭,而在于煤炭的利用方式粗放、不合理。因此,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行动中,应转变监管理念,由监管能源利用方式转变为监管环保排放。这样既符合我国能源产业现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又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更好更快地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二、要充分兼顾我国国情,继续鼓励发展煤炭清洁发电、热电冷联供等产业,推进能源生产革命,就必须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而我国未来将有60%以上的煤炭用于发电。因此,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最终还要落实到煤炭清洁高效发电上来。经过不断技术革新和进步,煤电可以实现清洁排放,同其他清洁能源相比也更加经济。
三、鼓励煤电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电力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可再生能源项目自身存在的经济、技术因素制约,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需要煤电等传统能源进行调峰。建议政府对发展超低排放燃煤机组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四、加快电能终端应用技术研发。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是关键。通过技术创新,可以破除目前电气化应用中的制约因素,推动能源消费终端升级。在工业领域,通过推行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电力能源效率。在交通领域,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电动轨道交通技术。在商业和民用领域,鼓励将电采暖作为集中供暖系统的有益补充,利用低谷电能替代燃煤锅炉;推广和应用热泵技术,将低位热能转化为高位热能;推进家居电气化,将电气化与智能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智能家居,既可改善居民用能结构,又可大大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