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项城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农民工纷纷“凤还巢”
本报记者 刘志奇 通讯员 张 昱

初冬的中原大地寒意袭人,但河南省项城市三店镇张寨村的劳保服装加工点内却是一派火热景象。正在车间里忙活的张寨村村民王翠云说:“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既能顾家又能挣钱,一举两得。”31岁的王翠云以前在广东、上海到处打工,自从村里办了工厂后,她就没再出去过。

项城市有120多万人口,曾是河南省的劳务输出大县,每年都有3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但留守老人生活、孩子上学等现实问题也成了难以迈过的一道坎儿。

围绕解决这些“痛点”问题,2012年开始,项城市开始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拓宽富民增收的渠道,通过产业建设努力变农村劳务人员“孔雀东南飞”为“凤还巢”。随着就业工程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工厂建在了农民的家门口,许多村民农忙时顾家,农闲时到工厂上班,每月收入不少,少了到外地打工的舟车劳顿之苦。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得到照顾,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改变,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据介绍,项城市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一方面注重平台建设,努力筑巢引凤。近年来,当地以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规模化种养、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等方式积极搭建用工平台,目前在产业集聚区和各镇办工业园区举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39家。“家门口就业工程”既主动帮企业“找窝生蛋”,又帮助乡村“借鸡生蛋”,同时化解了企业招工、农民就业两大难题。

另一方面,项城市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增强了地方的造血能力。近年来,该市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联手,免费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基本实现本地培训全覆盖,对获取技术证书的农民工优先推荐、优先用工,让他们有本领、有钱赚,进而加速了外出农民工的回流。

与此同时,项城还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为进入产业集聚区工作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给予包括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在内的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不断加大对集聚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社区服务中心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企业职工解决吃、住、行、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以前农闲时基本靠打牌、闲聊消磨时间,后来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培训班,学会了刺绣,现在每个月都能赚到1500多元,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刘堂村村民刘志梅如今在离家不远的鹏宸制衣厂做针线刺绣,她认为,在家门口上班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小孩。

随着就业工程的推进,目前项城市“镇镇有创业园、村村有创业点”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通过厂房租赁、设施农业、村集体土地流转等方式,已建成176个“家门口”标准化厂房,带动数万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