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庆阳:国有林场在改革中迸发活力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和优化苗木品种,苗圃由以前的50亩增加到1500亩。”甘肃庆阳大凤川林场党委书记许兴成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林场的苗木品种有26个,完成扩建后,每年苗木销售收入能达到40万元。

庆阳市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天然次生林区和绿色屏障,全市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783.28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9.26%。2011年,庆阳市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西部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唯一试点市,分布在子午岭林区大大小小的47个国有林场列入改革试点范围。

管理体制改革是国有林场改革的关键词之一,也是国有林场改革“动手术”的“病灶”所在。按照精简、高效、协调和有利于生态建设、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庆阳市林业局核定了国有林场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

80岁的董振统老人在林场待了一辈子,是庆阳国有林场变迁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20年前,我们的工作是造林,但工资没保证。后来林场发不出工资,每人给了15亩地让大家自己种地找活路。”董振统回忆说,很多职工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留在林场,“直到2009年,林场管理体制变为财政全额供给,日子才好起来。”

2009年,庆阳将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理顺为财政全额供给,同时按照生态林区提供生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购买生态公共服务并提供项目建设投入和必要经费支持的思路,理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2014年,各级共投入国有林场财政资金46096.99万元。

“实现事业单位管理后,庆阳各林场实行全员合同制。”庆阳市林业局局长樊德民介绍说,庆阳林场在管理中实行绩效工资制,职工按照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领取自己的工资,还要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对管理人员实行竞聘上岗,“这几项改革,激活调动了国有林场,从而使国有林场走向良性发展。”

2011年至2014年,庆阳市国有林场共完成各类工程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苗林培育31.1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2.49个百分点,国有林场生态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前些年林场日子困难,我们这代人的孩子都不愿回到林场工作。”作为“林二代”,曹东堂1988年参加工作就到了林场,沿着父辈们的足迹在子午岭上造林护林。收入从10多年前每月200元,增加到现在每月能有4000多元,曹东堂告诉记者,“这都是改革带来的实惠。这几年,通过报考事业单位,林场的孩子们又回来了!”

从2013年开始,庆阳市决定在全市宜林荒山荒地每年发展苗林结合培育100万亩,力争到2020年发展到700万亩,实现“再造一个子午岭”的目标。“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发展林木种苗产业,除了能够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外,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样不能忽视。”樊德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利用宜林荒山发展苗林结合培育100万亩,可消化当地群众各类苗木4.5亿株,增加农民种苗收入1.5亿元以上;群众通过参与苗林结合培育栽植管护,每年可增加劳务收入2亿元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