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依靠青藏公路和柴达木资源开发而兴,然而随着粗放式的发展,带来了空气和重金属污染隐患、工业垃圾处理难等一系列问题。格尔木一度遭遇“经济发展不足,环境保护不住”的尴尬。
如今,格尔木开始从资源型工业经济向新能源、交通物流、特色农业、旅游文化转型,开始走出一条产业布局合理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首先是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改走循环经济之路。格尔木市具有自然资源品种多、组合好等特点,有利于区域性大规模整体开发、多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因此,他们在转型发展中突出地域特色,坚持错位发展,深入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转型之路。
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是全国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2009年开始,格尔木利用可再生太阳能资源及广袤的荒漠化土地,突破旧的能源利用体系,发展光伏、光电、风电等新能源。
根据国家及省、州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要求,格尔木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共建成5个光伏产业基地,总装机容量建成并网1698兆瓦,在建600兆瓦,大步迈向名副其实的“太阳城”。
从109国道进入格尔木东大滩光伏产业园,一路景色异常壮观,广袤的戈壁滩上蓝晶晶的光伏发电设备一眼望不到边。青海日芯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陆鹏介绍说,日芯能源母公司是福建三安集团,公司与其他企业技术路线不一样,建成的双轴跟踪系统可以跟着太阳转,通过菲涅尔透镜把太阳光放大1000倍,聚焦在芯片上进行发电,转换效率高达28%。
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区域生态环境。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光伏电站对戈壁沙土的保墒作用明显,一方面可使光伏板附近风速减少约50%,另一方面可降低光伏板背面遮阴处近一半的蒸发量,起到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作用,为太阳能发电和荒漠化治理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在治理环境的同时,格尔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牧民种植枸杞,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加快了荒漠化土地治理,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承载能力。短短几年时间,火红的枸杞染红了大漠戈壁。2014年,格尔木枸杞干果产量达8328吨,产值3.3亿元。此外,格尔木还投入3500万元建立枸杞标准化基地,大力推广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产地信息系统,以及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全年出口枸杞581吨,创汇1162万美元,占全省出口额的73.3%。2015年,枸杞种植面积达7.8万亩,预计产量9200吨,产值有望达3.6亿元。与此同时,林下经济和枸杞蜜、枸杞黄酮、枸杞饮料、枸杞含片等枸杞延伸产业链加工正在加速形成。
地处西南的格尔木是连接青海、西藏、新疆与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格敦公路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格敦铁路在建,格库铁路即将开工。利用这一交通优势,格尔木的旅游业悄然兴起。
格尔木旅游局局长刘宗旭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今年前10个月格尔木旅游人数增长19.2%,旅游收入增长33.6%。格尔木拥有原生态险峰峻岭、湖泊湿地、雅丹地貌、大漠戈壁、盐湖奇观、万年冰川等独特旅游资源。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格尔木第三产业逆势上扬,旅游业成为格尔木继工业和特色农业后的又一发展新亮点。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格尔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今年8月31日,格尔木市政府与敦煌市政府共同签署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涉及旅游资源共享、宣传促销共享、人员共同培训等,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区域合作,依托交通优势,共同谋划打造西部旅游强区;10月13日,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在格尔木揭牌开园,这是国内面积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世界地质公园,将提升格尔木整体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旅游产业让格尔木人实现绿色发展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