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部分乡镇每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的政府公益性资产既不入资产账,也未建立管理台账,造成基础设施建成后无账可查、无人说得清,后续管理处于缺失状态。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乡镇公益性资产的管理。
一是更新观念,扫除公益性资产的管理盲区。目前,部分乡镇对政府性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往往只注重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而忽视公益性资产管理,有关部门应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更新管理人员观念,使其认识到政府投资建设的各类基础设施均属于政府性资产,严格堵塞管理漏洞。
二是明确产权归属,实行分级管理。目前,一些乡镇在对由多方投资建成的基础设施产权确认上存在困惑,如道路工程中,资金来源包括省级财政、县级财政以及镇级财政,道路建成后应属哪级政府管理没有明确依据与标准。要在项目立项环节,确定资金来源的同时,就明确项目建成后的产权归属并告知各出资方,避免产权漏记或重复登记。
三是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要对投资建设的道路、桥梁、公厕、广场等公益性资产数量、使用年限及使用状况等全面摸清,并由专人负责,对乡镇所有公益性资产建立详细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性能和安全。
(江苏省阜宁县审计局 顾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