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鸡山村的“阳光托管班”
本报记者 刘 兴

江西省南昌经开区白水湖管理处鸡山村村干部最近有些“不务正业”,每到周五下午,总会有一个人不在办公室。对于村干部的这种“翘班”行为,当地村民不仅不反对,反而是一片叫好之声。这究竟是为什么?近日,记者来到鸡山村一探究竟。

来到鸡山村村委会,记者还真发现又有一个人不在岗。对于不在岗人员的去向,村委会干部并不隐晦:“他去‘阳光托管班’了。”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村干部说的“阳光托管班”。在这里,真的感到了一股阳光般的温暖:室内窗明几净,图书、亲情电话、饮水机等一应俱全,墙上贴着学生自己制作的剪纸画,充满童趣,十多个小朋友正在“翘班”村委会干部和志愿者的指引下认真地学习。

对于村干部的“不务正业”,年届七旬的熊大爷竖起了大拇指:“儿子儿媳在外打工,自己年纪大,在孙子孙女的学业、生活方面往往力不从心。以前总是怕孙子孙女放学之后去玩水或是去网吧不学好,现在有了托管班,自己再也不用担心了。在那里,孙子孙女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学业上有人辅导,真好!”

放心的不仅仅是熊大爷,鸡山村2000多人口中,常年在外打工的就有近100余人,全村留守儿童有32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存在厌学、性格孤僻内向等问题。“阳光托管班”的开办,让村里的留守儿童有了一个“快乐驿站”。

村干部老熊说:“村里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开办了这所‘阳光托管班’。平时除了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补习功课、心理辅导外,村委会决定在每周五下午轮流派一名村干部来这里做兼职老师。”

“我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也很快乐。”10岁的小志对记者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