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五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刘发燕:
“救起来的都是亲人”
本报记者 吴秉泽 通讯员 杨 俊
10月15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刘发燕(左)载誉归来,受到贵州天柱县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本报记者 吴秉泽摄
更多中国故事
系列报道请扫二维码

“发燕啊!你是乡亲们的救命恩人!这份荣誉,你当之无愧!”10月13日晚,得知刘发燕获得第五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的消息,贵州省天柱县瓮洞镇巨潭村村民刘兆成放声大哭。

回想起两年前刘发燕舍己救乡亲的那一幕,巨潭村不少群众至今热泪盈眶。

事情发生在2013年2月11日。当天正值农历正月初二,坐落于清水江畔的巨潭村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鞭炮声不时打破山村的宁静。年前从外地打工回家的刘发燕一家更是欢天喜地:父亲陪着5岁的儿子放鞭炮,母亲和9岁的女儿打羽毛球,很久没有团聚的一家人,玩得很开心。下午13时,刘发燕携带妻小外出走亲戚。他们从清水江边的巨潭小码头渡口搭乘铁制渔船出发,一同乘船的还有另外8位乡亲。载着12人的小船缓缓驶离码头,沿清水江顺流而下,一船人互贺新年,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因驾驶员操作不当,加上风大、浪高、流急,渔船发生侧翻,江水快速涌进船舱,船体迅速倾斜下沉,即将沉入10多米深的清水江中,全船群众命悬一线。危急关头,刘发燕猛地一脚,将盖在渔船上的帆布篷踹开一道1米多宽的口子,纵身离开渔船。船上的人也接二连三地逃离渔船。渔船很快消失在江面。

凭借良好的水性和在部队服役期间积累的抢险经验,刘发燕迅速在岸边找到一艘小木船,然后快速划向出事江面。很快,刘发燕在江面发现一个人,他不假思索将小木船划过去,使出全身力气,几经折腾才将其拉上船。刘兆成首先获救,“当时全身已被冻僵,身体不断下沉,喝了不少江水”。

刘发燕撑着摇摇晃晃的小木船,先后将6名落水群众安全送到岸上。接着,刘发燕突然发现在20米外有人在江面若隐若现,他立即拼命划过去,3米、2米……临近才看清眼前的人是自己的儿子淇淇!刘发燕一把抓住儿子的衣服,奋力将其拉扯上船。只见儿子脸色苍白、身体冰冷,刘发燕在船上对儿子施救,压心脏、做人工呼吸,儿子都没反应。突然的变故,让刘发燕这位一向坚强的苗族汉子顿时泪如雨下。他一只手搂着儿子,一只手撑船,回到岸边。

回到岸上后,刘发燕清点了一下人数,发现妻女及另外两名妇女没在。于是,他又强忍心中的悲痛,轻轻放下怀中已经冰冷的儿子,再次划着船回到江中。刘发燕一面使劲划着船,一面大声呼喊着妻子和女儿的名字。可无论刘发燕在茫茫江面怎样呼唤,都没能收到半点回音。直到两小时后,刘发燕才在离出事地点约50米远的江滩边找到妻子卢凤英,可她早已没有生命体征。而另外两名妇女和女儿萍萍,直到3天后才被打捞起来。

在这次突发灾难中,刘发燕只身一人救起6名落水群众,却失去了3名亲人。

“如果不是发燕及时踹开帆布,全船的人都完了;如果发燕第一个救的是淇淇,那么他肯定能得救!”刘兆成至今满怀歉疚。

时间虽然过去了两年多,刘发燕仍然难以解开心中的结。当又一次被迫揭开心中的伤痛时,他平静地告诉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在生死关头,哪有时间去分你我!救起来的都是亲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