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连日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绿色发展的部署,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各地干部群众表示,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们要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吉林延边州森林覆盖率达80.8%,生态环境优美。“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对延边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张安顺说:“吉林省委确定将吉林省按地域从东向西划分为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和西部生态经济区,实现三区协调发展,这与五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延边州在‘十三五’期间将努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使产业结构变优、生态环境变美。”同样处于长白山麓的白山市,近几年正着力改变吃“资源饭”的发展模式。白山市委书记张志军说:“白山要引导居民下山、请绿树上山,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和扩大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促进长白山自然力全面释放。用可持续的‘发展绿’换取更多更久的‘天空蓝’。”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管理意识。”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海云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身体力行,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瑞才说:“云南能源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低碳大省。‘十三五’时期,云南要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让云南的环境更美、天空更蓝。”
近几年,西藏拉萨市立足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农牧民增收。拉萨市城关区区长刘亮说:“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的同时保障好生态安全。”西藏林芝市被誉为“雪域江南”,森林覆盖面积广、生态环境良好。“林芝生态环境脆弱,推动绿色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芝市财政局副局长刘春荣说:“近年来,林芝市财政局已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支持天然林保护,把财政资金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青海省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是群众小康生活用之不竭的财富泉源。”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干部夏连琪说:“随着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青海将更加和谐美丽。”绿色发展让海西州乌兰县赛西珊瑚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张海红尝到了甜头,她把自己种植的有机枸杞卖到了德国等欧洲国家。她说:“生态环境好,种植的枸杞才质量高。不少外国客商就是看中了青海良好的自然环境。”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就是发展最大的财富。”江西南昌市湾里区委书记王建平说,作为南昌“生态后花园”的湾里区正在积极创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湾里区全面封山育林,全面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全面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森林覆盖率达73.7%。
浙江省温州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说:“‘十二五’时期的各项指标落实中,生态环境是短板。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推动未来5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更大步伐。把这一理念切实落到实处,人民群众将迎来更美好的生活。”
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合作园区,青岛中德生态园一直以来把绿色、生态、低碳的要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两年多来,中德生态园建立了40项可量化的生态指标体系,做到生态指标可控制、可落实,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园区的绿色发展得到国家多部委的认可。”中德生态园管委会主任赵士玉说:“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使中德生态园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更加坚定。”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煤种最全的炼焦煤生产企业。“推动绿色发展,焦煤企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山西焦煤集团董事长武华太说:“我们要大力实施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经济低碳发展的战略,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提升企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的权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宋思根教授说:“结合安徽实际,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安徽绿色发展的底线。”
甘肃民勤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保护生态环境一直是该县工作的重点。“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安全的高度重视。”甘肃民勤县林业局副局长许多元说:“我们将以建设防沙治沙示范县为目标,遵照‘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要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巩固重点治理成果,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农民持续增收。”
文/本报记者 李己平 刘存瑞 文 晶 周 斌 代 玲 石 晶 陈发明 刘 兴 张 玫 刘 成 通讯员 王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