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华园里创客多
本报记者 佘 颖

编者按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今年5月,国务院推出《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改革作出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各地“双创”热潮兴起,高校学子踊跃参与。在近日落幕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清华大学创业团队、黑龙江省参赛团队等一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创新产品充分展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成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金秋10月,清华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出了硕果——在刚刚落幕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清华大学“虚拟现实家装”及“健康微能量”两支创业团队斩获一金一银;在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中,清华大学作为唯一搭建独立展区的高校参展,3D打印煎饼、八度阳光、希澈智能牙刷、无人机、飞行球、仿生象鼻机器人等多支创新创业团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这些团队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创新的创业。“创业是分层次的,基于创新的创业是最高层次的创业。”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从长期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脉冲式的活动刺激,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重构,开发高质量的课程、专业和学位项目,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学生培养的主要环节之中”。

早在1998年,清华就率先创办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很快推广至全国。近年来,清华又提出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融合”计划,重点打造了“兴趣团队”“创客空间”和“x-lab”“三创”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融入到学生培养体系。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清华大学冲破院系藩篱,建立学科交叉的辅修专业,探索跨院系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今年开设互联网金融与创业辅修专业,成为学校首个创新创业本科辅修专业,已招收78名学生。启动跨院系交叉的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首批有智能硬件(信息学院和美院合作)、机器人(机械系和信息学院合作)、智能交通(信息学院和汽车系合作)3个方向。在美国建设全球创业学院(GIX),已启动的首个双硕士学位中,由中美双方跨院系设计培养方案。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为清华的创客们提供了充分的教育和实践机会,也推动了他们与世界各地创客们的密切联系。

“作为一名清华创客非常自豪。我们在自己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创新的乐趣和动力,而在不同学科团队成员的协作过程中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很感谢学校培养我们的这些特质。”清华大学学生林子恒说。

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化,清华今年还面向全校开设了两个学分的通识课程《创业导引》,邀请了20余位创业名家为学生授课;重点建设了《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等15门挑战性示范课,围绕当前全球性挑战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并采用小班授课,突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今年5月,学校还正式推出了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变百分制为相对等级制,引导学生弱化对考试成绩过于功利化的追求,将选择课程的着眼点重新定位到真正有益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上来。清华创客日、“校长杯”创新大赛等一系列第二课堂的活动也蓬勃发展。

从一个想法到产品实现,大学生创客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不是技术攻关和资金受限,而是很难找到一个能让自己迅速成长的平台,或是一方帮助创客成长的“沃土”。清华的创客们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在清华大学教务处的指导下,清华i.Center创客空间联合美术学院、工业工程系等院系以及校友会等业界精英以学生为主体,已经开展了正式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

清华创客空间学生社团的成立以及设立“清华创客日”,让清华创客有更多的途径主动调动自己的探索兴趣,挖掘自己的无限潜能。有了好的项目,清华大学还有自己的“创+成长”平台,通过公益性和商业化结合的投资方式,大力度支持大学生创业。

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清华创客们收到李克强总理的回信,字里行间渗透着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让清华大学的创客们深受鼓舞。

“大学生的创客项目,从兴趣和需求出发,既是学生创客们对社会的思考,也是对现实产业的回应。希望通过创客实践的开展,让清华学子逐步与社会和产业需求接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并在今后的工作或创业中,成为有使命感的创新引领者。”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孙宏斌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清华园能走出更多富有创意、善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创新型国家栋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