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智慧城市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战略抉择。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如何建设智慧城市?这里两位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长期而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准备。眼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之路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试点示范政出多门、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以及风险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资本运作创新,从而积极破解智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避免设计局限化。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性复杂巨系统。智慧城市建设,要有负责城市顶层设计的“总体部”,要有规划设计复杂巨系统的有效方法论。为此,应着力做好两个层面的顶层设计,一是政策规划层面,二是技术实施层面。
对于政策规划层面的顶层设计,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聚焦发展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开展工作,着力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支撑建立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要加强智慧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等的衔接,统筹好城乡发展布局。
而对于技术实施层面的顶层设计,应将其定位为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作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间的衔接桥梁。技术实施层面的顶层设计要从全局视角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通过业务、数据、系统和技术等多个视角,采用全局的系统分析,进行目标架构设计、互联规范和统筹建设约束分析。明确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系统之间的协同和共享关系、各项任务的配合关系,设计目标架构路径,以此指导智慧城市的全局统筹发展,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一致、功能协调、架构统一、数据融合、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第二,破解信息碎片化。
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还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没有彻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国信息化步入进一步发展中面临和必须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具体包括:为解决经济社会难题亟需开放、交换、融合、共享的各类信息,在社会中因为类别、行业、部门、地域等原因被孤立和隔离;数据开放和信息共享程度受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信息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产业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等。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按照实际需求,着力破解信息碎片化难题,推动城市范围内相关部门、行业、群体、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资源关乎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现实情况看,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仍是难啃的“硬骨头”。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制度保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要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及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要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另一方面,要深化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第三,力戒建设空心化。
近年来,一些地方或主管部门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以技术为导向、以项目来驱动,过度追求“高、大、快、上”,对于花大钱购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软硬件设施具有过高的积极性,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业务目标和实际效果往往缺乏重视,一些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时常常自成体系、独立运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不足,统筹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欠缺,投入产出率较低,缺乏应用实效,建设空心化风险较大。
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的空心化,关键是回归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需求,坚持战略引领、问题导向、需求驱动,避免技术导向、项目驱动。要综合考虑新一代ICT的先进性和适用性,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空心化。在智慧城市的技术路线选择上坚持既先进又实用,尤其要注重应用实效,推动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集成应用。同时,还要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体系。既要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还要针对公众实际需要,加强移动互联网、遥感遥测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新型服务。
第四,破除安全脆弱化。
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而信息资源越集中,信息安全风险也越凸显。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导航定位等新技术新应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信息安全问题和挑战。云计算具有整合和集约化处理信息资源的优势,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上传到云端数据库,导致数据资源过于集中,一旦云服务器遭到入侵,大量数据资源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智慧城市高度依赖于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威胁,比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更为复杂,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更为直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面临着日益紧迫的安全脆弱化风险和挑战。为此,要坚持“可管可控,确保安全”的原则,切实强化智慧城市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
要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就要从管理制度、设备审查、系统维护、信息保护、建设应用标准规划等多个方面形成系列的保障措施,实现全过程网络安全管理。必须采用安全可控的技术、产品、系统,确保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同时,进一步严格全流程信息安全管理。统筹研究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信息系统设计、实施及运行阶段的全过程网络安全管理,重要系统与网络安全设施,要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