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发展眼光看待延迟退休
韩秉志

无论是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相对滞后,还是从延迟退休不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太大变化,延迟退休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不过,人们对延迟退休有一个心理适应期,应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好各群体间的政策平衡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并将采取小步慢走的形式,逐步推迟至合理退休年龄。

正式方案尚未公布,但渐进式延迟退休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只是,社会上还存在着各种疑虑: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1年,就要多缴纳1年社保费,这是否意味着养老责任将从国家转移到家庭?延迟退休了,自己在工作期间所尽的缴费义务并不少于上一代,但享受的福利待遇却比上一代少,是否会造成社会群体利益分配不公?种种议论,说明了延迟退休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科学论证、审慎操作。

一般来说,职工退休后的余寿和工作年限之比是衡量养老负担和退休年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继续执行原有法定退休年龄,就意味着退休年限与工作年限比会逐渐失衡,老年抚养比过高,社会养老负担将进一步加大。

不仅如此,现有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调整也已滞后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今年初,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正式启动,建立了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但是,我国一直实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女性低于男性、特殊工种低于普通工种。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下,由于缴费年限更长,男职工较女职工、普通工种较特殊工种能够领取更多的养老金,曾经为了照顾女性和特殊工作岗位职工的政策,在新制度下反倒可能造成这些群体的利益受损。

当然,也有人担心,延迟退休将加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实际上,就业增长最终要通过产业升级和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退休人员退出劳动领域与青年就业或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形成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并不是简单的“退一个补一个”。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处于迅速变革之中,今后,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各种类型、各种年龄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在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趋于下降的背景下,延迟退休本身并不会成为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

对待延迟退休,不能只看眼前、只看局部,还要看趋势、看全局。从发展的眼光看,延迟退休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实际上,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政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一切的社会问题最终要由社会统筹来解决。

应该看到,延迟退休涉及社会、经济、人口、就业与收入分配,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经济政策。从个人来看,一旦调整已经实行多年的退休政策,心理上要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这就要求延迟退休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赋予一定的灵活性,解决好各群体间的政策平衡。比如,设立缓冲期,让人们在心理上逐渐适应;分步走,从更适宜延退的群体开始,然后逐步扩展;提高针对性,兼顾职业特色和个人。当然,也要尊重退休者的个人意愿,不搞“一刀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