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互利共赢中更好“走出去”
——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访英重要讲话系列评论之三本报评论员
本报评论员

透过习近平主席的英伦之行,不仅能领会中国“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的政策主张,也能看到中英两国经贸合作的广阔前景,为国内企业如何在谋求互利共赢中更好地“走出去”,上了生动一课。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这既包括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外资,也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当前,“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一轮开放的重点,一方面对于我国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获取外部资源和先进技术意义重大,另一方面也是为世界经济贡献“中国力量”的务实之举。作为制造业大国,我们的突出优势是处于全球产业链中游,高铁、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好,符合很多国家需求和承接能力。中国同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把各自比较优势衔接起来,实现联动发展。习近平主席此次访英期间,双方在核能、金融等领域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协议,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体现,也将造福当地人民。

近年来,“走出去”成绩可圈可点,同时也有诸多失利的教训,受到不少的限制和约束。特别是随着“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遭遇各种各样的壁垒、摩擦和纠纷。对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任何企业只要开展经营活动,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走出去”遇阻,其一是因为有些国家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其二有的也要从企业自身找问题。毋庸讳言,与世界上的老牌大公司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还缺乏经验,要在波涛汹涌的国际商海中征战远航,还需在适应各国法律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备好“功课”、提升能力,学会应对大风大浪。

加快“走出去”步伐,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企业争取创造良好政治环境和公平制度框架,也离不开企业自身努力,做好风险控制、依法合规、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要牢记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开放的姿态实现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海外投资不是谁买下谁、谁征服谁,而是要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在当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大潮中,仅从本企业或者本国的经济利益出发对外投资,难以被投资东道国接纳,只有贯彻互利共赢的原则,企业“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克服水土不服、找到“成功之钥”,迈出更加底气十足、铿锵有力的步伐。

展望未来,中国对外投资将持续增长。做到互利共赢,更有责任担当,是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国门所必备的软实力,也是中国企业更和谐地融入世界的新姿态。如此,“走出去”必将走得更加精彩漂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