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曾几何时,这句如绕口令般的台词,还有那句经典的“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是中国孩子们的最爱。《巴巴爸爸》法国系列漫画出版于1970年,由德鲁斯·泰勒和妻子安娜特·缇森创作,后经联邦德国引进并改编成每集5分钟、共45集的系列动画片。1981年该片在美国首播后,立刻风靡全世界。1988年,《巴巴爸爸》动画片在中国首次播出,其可爱多变的形象迷倒了很多小观众。随着《巴巴爸爸》以动画片、图书等更多形式的传播,巴巴爸爸家族成为两代中国孩子喜欢的动画形象。
今年初,“巴巴爸爸的爸爸”德鲁斯·泰勒去世,已经和父母一起参与《巴巴爸爸》创作多年的托马斯·泰勒和爱丽丝·泰勒兄妹接过了巴巴爸爸的传承重任。
记者:巴巴爸爸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在很多中国家庭两代人都很喜欢巴巴爸爸,对很多巴巴爸爸系列中的经典故事记忆犹新,在未来的创作中该如何传承经典,保持作品的高水准?
托马斯·泰勒:巴巴爸爸的创作方式是手工式的,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坚持手绘,一笔一画的创作,即使是在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不像今天的一些作品在热闹的背后呈现的是一种虚无的空洞,而是有更多的精神内涵。我们会一直保持父母的初心,不改变巴巴爸爸的风格,永远带给世界温暖与爱。
我们不能保证我们接下来创作的东西会超越原来的作品,但我们肯定会努力做好现在,迎接各种挑战。例如,我们做的巴巴爸爸益智系列,既要符合益智需求,还要有吸引孩子的动画情节在里面。而且,原来做的动画片是5分钟一集,现在新的动画片是11分钟一集,需要有更充实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克服困难,破解挑战。
记者:每个时代孩子们日常生活接触的东西都会有所变化,例如现在互联网对孩子们的影响。在未来的创作中,在传承巴巴爸爸原有风格不变的同时,如何把新的时代元素融入到故事中去?
托马斯·泰勒:在他们原来的书里有电脑,以前70年代做的时候有“爸爸的锅”(音),爱看书的小女孩,她的房间有一个打字机,现在时代发展了,都换成电脑了。
爱丽丝·泰勒:在我父母的创作中,就已经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新科技、新元素表现出来了,例如在一则故事中,一个爱看书的小女孩的房间里出现了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打字机。当然后来我们再来呈现这个故事时就会换成电脑。所以,我们会紧随时代,不断在创作中添加新的元素。
就创作过程本身,我们也不断在吸收新的技术。父亲直到去世前都还在坚持创作,而且学习使用新的工具、新的技术,80多岁的老人也能使用平板电脑画画。我们也会延续这样的创新和求新。我们现正和我们的创作团队一起研究开发集音频、视频、图画一体的新电子数字图书。
记者:你们未来在规划巴巴爸爸创作的时候,有没有做特定的区分,是定位为科普的、益智的,或者是单纯趣味性的故事?
托马斯·泰勒:相信很多读者,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对巴巴爸爸系列中很多年前就出现的关于环保主题的故事印象深刻。而且,在巴巴爸爸系列之前的故事中科普、益智的成分都有。所以我们在坚持趣味性和教育性主旨不变的前提下,希望把科普、益智等各种元素都融合在一起,而且随着现在电子产品功能更加强大,也能够更好地呈现多种元素融合的故事,甚至能够和孩子产生互动。
我们的题材也会更加广泛,例如,在之前的巴巴爸爸故事中,出现过很多国家。而随着大家希望了解中国的愿望越来越强,未来我们也会添加更多中国元素在故事中,例如在我们的动画片第三季里《巴巴爸爸环游世界》,有两集就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无论是科普也好,益智也好,巴巴爸爸系列故事的天马行空、无限想象是最可贵的,也是其精髓所在。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大的挑战,甚至觉得难以肩负,但我们会努力去做这个事,因为我们想把巴巴爸爸的这个精髓保持下去,让它永远都有独特的魅力。
记者:在巴巴家族里,有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和他们的7个孩子,在你们未来的创作里巴巴家庭会不会越来越大,孩子们是否也会长大并有了自己的孩子?
爱丽丝·泰勒:我们会在作品创作中静待巴巴宝宝们长大,让他们长大后自己决定要不要小孩,同时也是让巴巴宝宝们和小读者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