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在10月12日刊发的时评文章《互联网与农业并非一“加”就灵》,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业,要有工业化理念,也要有互联网思维的观点。同时,针对我国各地农情、粮情复杂,只有少数地方的某些领域能做到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客观指出了发展农村电商不能“一刀切”,不可盲目“+互联网”。文章既有助于读者认识互联网在有效服务农业产业链,让产销对接更加精准高效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读者了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
“互联网+农业”的模式不能完全在各地简单复制,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有序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一是要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级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如笔者所在的江西石城县,投资4亿元新建县级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浙江优森集团,整合原有的快递、物流企业,使物流服务延伸到乡、村,形成全覆盖的物流体系。
二是培养电商人才。电商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把电商列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创办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引导青年村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掌握电商知识和规则,积极开展电商创业。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农产品网销标准化体系及追溯和赔付制度,培育农产品电商协会,形成“龙头企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网商”的质量控制模式。严格标准,实行协会为供货方提供采购、仓储、包装等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江西省石城县委 邱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