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鹤不飞
□ 王太生

不是能飞的东西,就必定飞远

候鸟之中,鹤是能飞的,季节转换,寒暑更替,生命传递,南来北往。

曾经拍摄过《迁徙的鸟》的法国导演雅克·贝汉说过,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因此,鸟除了有一身丰满的羽翼,还要有自信和勇气。

也有些鹤不愿意飞,或者飞不远。贪恋眼前的衣食无忧,舒适安逸,渐渐失去野性。

在苏北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十几只被人工驯化的鹤在做着低低的飞行表演。高声的鸣叫,激越、高亢。它们扇动翅膀,呼啦啦地腾空而起,细长的颈脖,修长的腿,伸展成一条流畅的直线,飞翔一圈后,又折回。这是九月的草滩,天空中没有野鹤的踪影。

古人养鹤,鹤不会飞走。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曾经饲养过鹤。放出它们后,在云霄中飞翔盘旋许久后,再进入笼子里。林逋常划着小船到西湖周围的寺庙游逛。如果有客来访,小童就会开门迎客,接着把笼子打开,把鹤放出去。看到鹤在空中盘旋,不一会儿,林逋必定会划小船回来。他知道,大概有客人来了。

苏东坡《放鹤亭记》里说,他的一个朋友养着两只鹤,训练有素而又善于飞行表演,早晨往群山围坐的西山缺口方向放飞,任由它们神态自若地或立于坡上、田陂,或翱翔于云端。傍晚,两只鹤则沿着东山,又飞回来了……

诸葛亮早先是只闲云野鹤,躬耕陇亩于南阳,虽满腹经纶,却不曾飞。是刘备三顾茅庐,才有了这只三国俊鸟的一飞冲天,鹤鸣九皋。

隐者也可以鹤不飞。魏晋年代,七个男人躲进竹林,喝酒弹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盘桓乡下;李叔同青灯黄卷,遁入空门……他们有飞翔的能力,却没有扑腾的愿望和激情,或者胸有羁绊,无力挥动羽翼。

一个人年龄大了,就变成“鹤不飞”。朋友老鲁,多年前,只身云游,在南方一家报社做副刊编辑。离开小城的老鲁曾回来过一次,他站在街对面的一棵老槐树下喊我,邀我同行。我问老鲁是否打算在那个城市一直待下去,老鲁摇摇头说,当然要走,25岁之前离开小城,30岁离开省城,以后到更远的地方。我有好多年没有见到老鲁了,前几天,听说他回来了,见到老鲁时,他的下巴已经有了稀疏的花白胡须。老鲁说,他妈老了,回来就暂时不想走了。

飞走的鹤,凭借的是体力。当然,还有一飞冲天的翱翔愿望和激情。鹤飞走了,还会飞回,而人不一样,人是一匹马,一发不可收,即使绕了一大圈回到原点,一切均已改变。

我的一位邻居,年轻时是只鹤,一个人跑到内蒙古去闯荡。每次回来,与本家弟兄不和,说北方人如何如何豪爽,两个人打架,说动手就动手,一块砖头拍在对方脑袋上,三下五除二,哪像这里的人,磨磨叽叽,吵骂了大半天不见动静,发誓以后不再回来。哪知几年后,提前病退,在外面飞了几十年,举家南迁,待回到青砖黯然的老院,父母已经不在。一只远游的鹤,回到故乡,渐渐安顿下来,不再飞。

不是能飞的东西,就必定飞远,变成一粒小黑点,消失在苍穹里……

也有鹤不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