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食礼,修斯文
□ 张令伟

餐桌是人斯文修养的起点。食礼文明小则关乎个人,大则关乎国家

中华餐桌礼俗是“礼仪之邦”的重要标识,是民族传统的餐桌文化与饮食文明,更是邹鲁遗风在孔孟故里最富有人文关怀的遗存。

孔孟概括出的“孔孟食道”:敬畏自然,感恩造物,珍惜食物,追求美好,遵时守节,注重卫生,讲究营养,恪守文明。这正是中华传统食礼的核心。

当人们聚在一起,大家注重仪表、各执其礼、座次有序、长幼有别进餐时,一个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小家已然形成。而这却是每天都发生在人类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在千百年来的历史更迭中延绵不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至今延续。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人之生赖以食也。

细想一下,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比一同吃一顿饭,再能让人感到安全与和谐的事情。也许,这才是值得现代人注意的,关于饮食、餐饮礼仪追忆的原点。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餐饮不只是饿了、给饭吃这么简单。当然,在满足基本温饱的前提下,一同进食,其实是对礼节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要求,其中包涵了食物的合理分类,餐具的搭配,还有食者的举止。食礼是人类文明史的基本常识,人类任何文化几乎无一例外地十分重视餐桌仪礼。

传统食礼,也就是孔子认定而流传至今的食礼,经历了宴飨鬼神的祭祀食礼——社会精英主体的宴享仪礼——大众社会的聚食礼仪三个基本阶段,餐桌仪礼依然在不断地承续演进中。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小餐桌代表的小家得以和谐,国家这个大餐桌才可以和谐。这其中的“和”,来自于儒家思想,更是老百姓最初的生存法则。以此来延伸,可以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孔孟思想中最重要的“和”,和烹饪中的五味调和,不无联系。

餐桌是人斯文修养的起点。拥有儒雅得体餐桌修养的人未必是淑女、绅士,但餐桌的失范必定是身心修养欠缺的遗憾。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守礼义,是中国人的优秀传统。但近现代以来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传统屡遭劫难,当代中国人的心灵缺失与行为失范有很多。亡羊补牢,殊途同归,规范应首先从餐桌行为认真做起。无论从非典事件前一年中国食学者倡导的拒绝食用保护动物的“泰山宣言”,还是目前正在推行的文明进餐、光盘行动、双筷助食、拒绝饕餮行为等,都是重塑中华餐桌礼仪的大众心理认同与行为选择。

食礼文明小则关乎个人,大则关乎国家。中华民族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思想,历来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伴随人类幸福的丰富的食物遗产,也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全球化扩展的伟大例证。行为规范,遵循道义,自然协调,和谐共处的中华食礼文化亦会不断发展,欣欣向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