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2015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会现场取“真经”
本报记者 刘 成

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工业的实践之路怎么走?在10月15日下午举行的高端对话环节中,国内外行业翘楚、商界领袖、专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尤其是海尔、华为、联想以及德国、芬兰的企业高管分享的实践经验,受到了青岛本地参会企业的热捧。觉得“不解渴”的企业家们抓住机会,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现场取起了“真经”。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首先发问,“海尔超前一步已经做了实践。我们想知道是采用德国的工业4.0为主,还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为主?”“我们做的不是工业4.0,也不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我们做的是‘中国制造2025’。”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说,海尔搭建的是全流程的体系,实现从用户到企业整个的互联。

德国库卡公司研发总监马德尔认为,当大规模工业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的定制生产,即便是生产硬件产品,也可以在精益生产中体现个性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相关标准,才能使一切互操作性变得可能,并取得更大成就。芬兰信息通讯科技创新战略中心公司CEO库斯曼认为,青岛要关注优秀人才,有了人才,才可以建立非常好的生态系统。

联想集团副总裁王红光补充说,往往是越早尝试转变的人越具有优势。所以企业首先要尽快尝试,要上“云”。其次要寻找最优的实践方式。再次是要降低运营成本,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搭建平台,让大中小型企业都可以享受好处。

三迪时空董事长李培学“有备而来”。该公司集合了3D打印行业95%以上的资源,他的问题是:海尔和联想有没有意向进入3D打印高端生产领域,什么时候3D能够为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发挥促进作用?梁海山表示,3D打印机在海尔一直应用,但是大规模生产还没有。“我们也非常期待3D打印的设备和材料能够替代现在大批量的制造方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傅依林则直接表明了合作意愿,“您是做3D打印互联网平台的,而云计算、大数据是我们的专长,希望我们可以有所合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