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青岛市今年的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仍然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您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项阳青:今年1至8月份,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6.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8.2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全国-1.9%和山东省-1.4%的平均利润增长水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也名列前茅。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大企业如海尔,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互联网转型;小企业如德胜机械,也早就开展了智能生产线建设。红领集团,用超过10年时间,投资数亿元,大力推动互联网与生产制造的融合,打造了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西装个性化定制平台系统,今年前8个月收入利润率高达16.9%,是同行业平均利润率的3倍多。
记者:我们看到青岛市今年6月印发了《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并成立了互联网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挂帅。那么,青岛在发展互联网工业进行转型升级方面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规划有哪些?
项阳青:青岛互联网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可以概括为“112334”:围绕一个目标:以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为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两个方向:一是立足存量调强,以发展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二是着眼增量调优,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三大特征:一是建设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二是发展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三是打造平台支撑的产业生态。实施“三个五”行动:就是培育5个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互联网工业平台,打造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建设500条(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这“555”不是死指标,主要体现了“选树典型、以点带面,由低到高、齐头并进”的推进路径。实现四个突破:一是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演进,三是智能装备产业跨越发展,四是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目前,青岛正在全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和创客之岛,率先发展互联网工业成为“三创”的主阵地。
记者:我们发现青岛企业“互联网+”的程度有比较大的差异。对这些水平不同规模不同的企业,青岛有什么针对性的扶持措施?
项阳青:针对企业的行业特点各异、规模大小不一、层次水平不齐、需求千差万别的情况,无论是工作推进机制还是政策支持方面,我们都有针对性的考虑和设计。
工作推进机制方面,除了成立市互联网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之外,我们注重发挥专家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组织企业发起成立了青岛市互联网工业联合会,联合开展基础科研攻关与综合业务培训等基础工作;政策支持方面,我们在统筹利用现有各项政策资源的基础上,新设了2亿元的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定向支持互联网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和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对于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或自有资金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的,按现行技改贷款贴息或资金补助政策优先给予扶持;融资支持方面,优先将互联网工业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纳入“融资通”平台重点服务对象;人才培训方面,通过筹办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举办专题报告会或现场观摩会、与知名高校合作开办高级研修班、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多项措施,培育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