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使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真正落地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创造性地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进行了系统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公布,强调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贯彻党和国家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这一重要论述是在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走到了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技术封锁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乃大势所趋。

从全球范围看,国际经济竞争甚至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

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就要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着力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就要坚持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就要坚持遵循规律,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把握好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就要坚持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一个关键在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话语权,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应占较大比例。要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优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