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把钥匙”开心锁聚民心
本报记者 乔文汇 马呈忠

日前,新疆“流动网络大巴扎”驶往喀什、和田、阿克苏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流动网络大巴扎”集车载大屏幕、绿色网吧、公共图书馆、演艺舞台4种功能于一身,将在392个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宣传。本报记者 乔文汇摄

金秋时节,《经济日报》记者在新疆采访,分别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克拉玛依展览馆,以及“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现场四见“笑脸墙”。

一张笑脸,一个故事。“这灿烂的笑脸,是幸福的表达。”参观成就展的乌鲁木齐市市民吕迎新说,“看到这些触动人心的笑容,感觉心里特别温暖,我为欢笑的新疆点赞”。

随处可见的笑容,反映了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自治区科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提出用好“五把钥匙”:即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

“五把钥匙”打开心锁,凝聚民心。在自治区统一部署下,新疆各地从实际出发运用“五把钥匙”,引导各族群众远离陈规陋习,汇聚了发展正能量。

作家王蒙曾在伊宁市巴彦岱镇工作和生活过,并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当地据此建设了王蒙书屋,开发了“这边风景”民俗文化一条街。王蒙书屋既是纪念王蒙新疆岁月的纪念馆,又是图书馆、村史馆和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巴彦岱人民的精神家园。

“王蒙在巴彦岱的工作生活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地老百姓非常熟悉他。”巴彦岱镇党委书记王永刚说,“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突出现代文化引领,现在村民都喜欢到王蒙书屋,参观、看书、参加文艺活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现在是‘切坎之声’播音时间……”每周一、周四晚8点,在温泉县安格里格镇切坎厄布得格村,都会准时响起“切坎之声”,村里大喇叭播出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种养殖技术,还有村里的变化、好人好事等内容,深受村民喜欢。

这是温泉县委组织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组着眼农民需求,为群众办的一件实事。“‘切坎之声’于今年4月6日开播,原定播出时间是16∶00,群众反映说太早了,还在地里干活呢,我们就把时间调整到20∶00。”温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梦帆说,“这半年来,村民议论最多的,就是‘切坎之声’播出的内容”。

如今,互联网已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成为自治区凝心聚力的载体。“塔克拉玛干的婚礼”“新疆人的一天”“叶尔羌河的诉说”“艾德莱斯炫昆仑”……新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创造性运用“五把钥匙”,主办的这些大型网络外宣活动,展现了新疆人的精神风貌、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自信心。

今年4月9日启动的“新疆人的一天”网络外宣活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以全媒体的互动方式来展示新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卢春萍说,“举行这项活动旨在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汇聚各族人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新疆的强大正能量”。

“我要不断努力,多提供就业岗位,多为社会做有益的事,希望更多人通过凉皮了解大美新疆。”作为活动推介的典型人物,米克拉依·西热甫是名“80后”大学生创业者。她不懈努力,创建了凉皮连锁店,事业红红火火。眼下在新疆,米克拉依·西热甫正受到热捧,许多青年以她为榜样,坚信奋斗改变命运,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拼搏,为新疆发展添砖加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