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互联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现需要新思考
安 之

互联网厂商进军体育产业,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今年优质版权内容争夺战硝烟弥漫的延续,通过掌握内容,争取用户,一手抓粉丝经济,一手抓增值服务。简而言之,网络剧《盗墓笔记》和TFBOYS在线演唱会所带来的种种想象,现在正被投射进体育版权的争夺中来。

不过,体育产业的“互联网+”还应该有所不同,毕竟人们对体育的消费不仅停留在欣赏和欢呼层面,还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而后者则与健康产业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互联网巨头介入体育产业后,如何将流量以创新方式变现,依然需要对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进行新思考。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可以考虑将用户引导到以健康为主要诉求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比如,将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赛事、体育游戏等结合,用户在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创造内容,建立社群,收集大数据。另一方面,以体育赛事为入口,通过内容平台汇集对不同体育项目有偏好的用户,让少数人找到少数人,还可以在线下诞生出多种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体育教育和培训平台、体育衍生品的C2B电商平台等等。从目前来看,已有网罗退役优秀运动员提供私人教练服务和在线体育场馆预订等多种O2O项目出现。互联网巨头也应该考虑开放自己的平台,与草根创业创新团队合作,将自己的资源与多样化的增值服务相整合。

此外,就像在线阅读、在线视频等正在从根本上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一样,“互联网+体育”也要努力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在体育经纪、赛事组织、体育项目职业化等层面进行尝试。这不仅是因为互联网企业需要更多的话语权,也是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切分体育产业这块蛋糕的同时,如何将蛋糕进一步做大,发挥“互联网+”的乘法效应,则是互联网平台和体育产业在下一步都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