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三明市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建设靠政府 运行靠服务
本报记者 吴佳佳 石 伟

打破现行公立医院编制管理限制,由医院自主考录聘用人员;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耗材的直接费用比重降低到30%以下;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签订健康服务协定……福建三明市出台系列举措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市22家公立医院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呈持续优化势头,医患双方都受益显著。

“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就是切实减轻百姓看病的负担。”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詹积富说。

取消药品加成,是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给予百姓的最大红利。高价药一直是医改的难点,只有切断医院与药品的利益链条,遏制药价虚高,才能切实减轻百姓负担。2013年以来,三明市在22家公立医院先后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药品限价采购,同时确定30个病种实行单病种付费改革。医改小组还专门筛选129个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药品,对其使用情况重点监控。

在药品流通上,采取“两票制”:药品生产企业到药品配送企业开具一次发票,药品配送企业到医疗机构开具一次发票。市食药监管部门通过两张发票和企业挂网的出厂价监控药品流向、加价情况。例如,药品限价采购前,上海第一生化药业生产的10支装奥美拉唑钠采购价为256元一盒,限价后采购价仅为7.8元。实行限价采购后,三明市药品采购费总体降幅达10%。

虚高的药价水分挤掉后,老百姓的看病成本降下来了,但医院总收入并没下滑,公共财政负担也未加重,这得益于医院医务性收入的提升和收入结构的优化:2011年,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16.9亿元,药品耗材收入10.15亿元,占比为60.06%;2014年,公立医院总收入22.28亿元,药品耗材收入占比下降至36.94%。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认为,医改最关键的就是要破除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创收的机制,三明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效果显著。

针对公立医院公益属性,三明市建立了“建设靠政府、运行靠服务”的公立医院运行发展新机制。医改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2014年22家公立医院财政专项拨款为2.6亿元,比2011年增长89.21%。

2013年1月,三明市在全国首创医院院长、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提升至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公立医院职工人均收入为3.23万元,2014年为7.72万元,年均增长46.3%,有效稳定了医务人员队伍。

今年3月,三明市出台文件,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淡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行政级别,实行医院院长聘任制,在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规模的基础上,由医院自主考录聘用人员。此外,三明市还对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化,在严格执行工资总额政策的情况下,医生、护理和行政后勤管理团队的分配分别占50%、40%、10%,激发了基层一线医疗人员的积极性。

“从管住药品,到管住医院,三明市医改初步实现百姓看病费用降低、医院收入含金量提升、医保基金扭亏为盈的三赢局面。近年来,医保基金从2010年亏损1.44亿元到2014年结余8637.48万元,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明市医保中心主任徐志銮说。

今年3月,三明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巩固医改成果的同时持续推动医改深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