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秋美景入镜来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老边沟旅游风景区,漫山红叶令游人陶醉。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四川稻城亚丁风景区壮美的雪山,引来大批摄影爱好者。
本报记者
钟华林摄
黑龙江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旅游景区,呈现一派秋季特有的七彩景色。
本报记者
倪伟龄摄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草原,草丰羊肥景色如画。裴小阁摄
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辽河七星湿地经过多年生态补偿,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本报记者 孙潜彤摄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览。 本报记者 闫 静摄
河北迁安市龙山白鹭嬉戏。随着当地环境条件的改善,已有许多白鹭在此安家。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河北赤城冰山梁发电场辽阔壮美,众多的风力发电机正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清洁能源。 申贵飞摄
北京市顺义区国际鲜花港,各色菊花争奇斗艳。
本报记者 贺浪莎摄
河北省赵县赵州桥景区,千年古桥与缓缓流淌的一泓秋水,让人流连忘返。 本报记者 翟天雪摄
青海省祁连县默勒乡,蓝天白云与辽阔草原构成一幅绝美的秋景图。 本报记者 马玉宏摄

“在青海,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国庆假期,一位“驴友”在朋友圈里晒出令人羡慕的“高原蓝”风光照片,并动情地点评。大美中国色彩斑斓、气象万千,这里有鳞次栉比的梯田,波光粼粼的湖光,一望无垠的草原,多姿多彩的山川,展示着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和谐美。趁着闲暇,人们到如此美好的生态环境中观赏、旅行,享受着清新、舒畅。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一国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国民旅游消费能力将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而我国2014年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生态旅游的大发展正当其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为载体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目前,生态旅游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是国家旅游局公布5A景区最大承载量并实施限流的首个黄金周。此前,已有部分景区陆续公布限流公告,立足于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引导消费者理性出游。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促使旅游业转型升级,生态旅游成为一项“美丽事业”。去年,我国接待游客约36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旅游的大众化、生态化,是人们感知大美中国的平台,承载着人们对时光和美景的记忆。

文/本报记者 乔金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