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5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河北准备好了
本报采访组

去年以来,河北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好戏连台:北京海淀中关村产业园秦皇岛分园正式开园;北汽集团在沧州黄骅市建设的5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开始投产;北京20多家医药企业整体搬迁沧州渤海新区项目正在集中兴建;天津市与河北省共同打造的天铁产业园正式开建……

京津如此众多项目集中落户河北,河北省在主动融入对接京津、促进三地产业转移和功能外溢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据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介绍,为了落实好国家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全力推进了40个产业平台建设,仅去年一年就从京津引进资金3757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总量的51%;承接京津转移项目163个,完成投资超过了1000亿元。

优化发展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是疏解和转移方,河北是承接落地方。资料显示,在这个都市圈中,河北占有84.5%的国土面积、65.9%的人口总量、76%的水资源、91%的煤炭、77%的石油、93%的铁矿石储量。所有这些都为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工商产业及部分社会功能向外转移,正是推动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对于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河北渴盼已久,同样也准备已久。这对河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河北要承担两种“角色”:一是服务角色,要为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服务,强化生态保障功能。二是受益角色,北京向河北疏解功能、转移产业,对河北是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支持。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环境容量。为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河北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大做文章,出台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河北省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修复规划》,在全省重点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河流水网建设等工程,深入实施“治企、降尘、控车、增绿”等多源管控措施,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其中仅淘汰落后产能一项,全省去年就完成了炼铁产能1546.5万吨、炼钢产能1500万吨、水泥产能391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533.5万重量箱的淘汰任务。

河北省还在2014年实施了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降耗技术改造项目507项,搬迁主城区重污染企业36家。

关闭露天矿山414个、停产整治478个,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81.34万辆,使得全省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7.19%,超年度目标4.19个百分点,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平均浓度在全年分别下降12%、13.2%、25.7%、16.7%、5.9%和13.7%,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指标。今年上半年,该省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23.3%、20.1%。

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对接京津。河北除了加大三地高层互访交流以外,坚持把对接工作往实里做,往细里做。省委、省政府综合部门专门就三地协同发展,梳理出64项重点工作,并将制定出的目标进行了逐一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贯穿于整个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上门全程一站式服务,对北京产业转移河北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打造承接平台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产业转移是重点,而要推进产业有序合理转移,打造项目承接平台是关键。在这一环节中,河北省重点规划了5个产业带,40个承接平台,100个技术共性平台,使京冀产业融合转移变得更为顺畅。

河北省工信厅厅长邹平介绍说,实施产业带招商是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引导京津企业规模集中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还能防止区域间无序竞争。因此,河北规划了5条产业带,分别是京津廊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京广线先进制造产业带、京九线特色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张承绿色生态产业带。

为了进一步打造便于企业落户的承接平台,近些年来,河北已经建成了196个各类产业园区,可大规模承接外来项目落户。同时,省委、省政府通过对全省各类园区进行优中选优,确定了40个重点平台,重点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京冀曹妃甸现代产业试验区、渤海新区北京生物医药园、亦庄廊坊产业园和津冀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合作园区建设。

为了使产业基地获得先进技术支持,河北全面实施了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推广工程。采取“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模式,吸引京津创新成果向河北加速聚集,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加速转化。“河北为主+提升能力”模式,围绕优势产业,推进京津基础科技资源与河北应用研发和产业基础相结合,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技术平台”模式,在50个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业集群,京冀共建100个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力求互利共赢

区域间经济合作,只有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在京津的合作中坚持把互利双赢作为共同发展的基石,采取了股份合作、共投共管、税收分享等多种模式吸引京津两地实施产业转移和进行直接投资。

中关村产业园秦皇岛分园是北京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实施的规模产业转移项目,6家中关村海淀园的企业在2014年5月11日同时入驻秦皇岛分园。在项目洽谈过程中,海淀区和秦皇岛市两家政府部门就经过共同协商,达成了一项4∶4∶2的税收分享政策,企业税收由两地政府各占4成,其余2成返还企业作为发展基金。这样一来,不仅两地政府都受益,同时也调动了企业外迁谋求更大发展的积极性。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是北京和河北共投共管的合作项目。双方确定将共同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同打造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和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共同推进港口建设和功能完善;共同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把曹妃甸打造成首都战略功能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

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天津与河北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公司。天津港集团总裁助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增军告诉记者,新公司并不是独占性的港口企业,而是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项目为抓手,统筹规划利用港口资源及航运要素,不断优化京津冀区域港口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布局,重点投资津冀两地的港口码头项目,增强港口对京津冀区域城市及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天津、河北两地港口的共同转型升级。

在与京津的合作中,河北也有极大的付出,比如邀请北京科研院所和高新产业发展基地到河北兴办产业孵化基地,河北就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比如保定为吸引北京中关村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到河北建设孵化器,就将一幢占地45亩、总投资5.2亿元、总面积6.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大楼提供给中关村资产管理公司免费使用10年,由其组织京企到此进行科研创新开发,带动当地建设。

各方同心,其利断金。在党中央的强力推进下,三地产业融合已经开始走上了循序渐进的发展轨道,而随着三地协同发展的推进,这一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一个生态环境美好,经济带动力极大的大首都经济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采访组 雷汉发 祝惠春 周 剑 执笔 雷汉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