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地方能顶天
佘惠敏

“农民凭什么听我们的?当地政府凭什么听我们的?”在9天的采访中,策勒站副站长桂东伟的两个问题让笔者印象颇深。

中科院的研究者们研究的问题往往高大上,而农民们需要的只是已经成熟的实用技术。如何在田间地头的常规工作中,拿出叫得响的顶尖成果?如何让文化水平偏低的贫困地区农民,理解现代农业的技术与运作?

在对南疆科研工作者的实地采访中,笔者深深领会到立地方能顶天的道理。

他们用现代化示范基地来引导农民的决策。

新疆生地所助理研究员张波博士等科研人员在墨玉县加罕巴格乡恰尔巴格村推广水稻高产示范模式创建。一开始,农民们不愿改变省力但产量低的传统水稻撒播种植方式,当看到示范基地撒播田、条播田、插秧田摆在一起,不同长势带来的鲜明对比后,就有农民坐不住了,把田里长势不好的小麦割了,主动找张波学插秧,行距多少,株距多少,都严格按他的指导来。

他们用实用有效的技术来促进政府的决策。

在温宿县,副县长郭伟对阿克苏站的科学家们在当地推广棉花、核桃、红枣立体种植滴灌节水技术赞不绝口。“这个技术当年嫁接、当年见效、当年结果,让农民能很快见到效益,方便我们推广。”

这样接地气的基础工作,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同时也为他们做出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荒漠化防治、公路防沙等技术,都以其实用有效引得国际同行惊叹,并向非洲、中亚等地区推广。

在实战PK中完胜美国和欧洲同类系统的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凝聚了100多位科研人员的艰辛劳动。如,研究人员在监测地羊圈搭帐篷住,用手工检测塔河中下游12300棵胡杨树胸围的原始数据,后来才改为卫星遥感测量。

这种脚踏实地的风范,让我国自主研发的干旱区生态用水实时计算方法和模型系统,仅用7个参数就达到了92%以上的精度。而欧洲同类模型一套价值100万元,参数90多个,用于塔河流域后,精度只有50%—60%。

在南疆几个野外台站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受访者提到建立于1843年的英国洛桑农业实验站。在洛桑站,监测土壤营养元素变化的长期实验已历时172年,漫长的数据积累,让那里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也让那里的每一粒土壤价比黄金。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工作者们在南疆洒下的汗水日积月累,未来也将让这里的每一粒沙子贵比黄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