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上祭祀先人的中元节。大别山深处的湖北省蕲春县狮子镇郝子堡村山坡上,一座刚长出青草的新坟前,肃立着一位青年。他叫汪品超,新坟里长眠的是他的父亲、蕲春四中语文教师汪金权。两个月前的6月14日,52岁的汪金权因鼻咽癌恶化,不幸离世。
“汪金权老师因病逝世,我半夜闻此噩耗,万分悲痛……汪金权老师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风范长存。”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连夜撰写了纪念文章《大别山师魂永存》。
凤凰飞回穷山窝
俗话说,穷山窝飞出金凤凰。青春年少时的汪金权,就是贫困、闭塞的郝子堡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1983年,20岁的汪金权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汪金权的“金榜题名”,轰动了蕲北山区。
5年之后,汪金权再次轰动了蕲北山区。这次,是因为好不容易飞出去的“金凤凰”,又飞回了穷山窝。
黄冈中学,一所誉满全国的湖北省重点中学,是汪金权1987年大学毕业后执教的地方。能进入黄冈中学执教,该是多么不容易啊!汪金权回家探亲时去母校看望老师,得知这里教师奇缺,他陷入了沉思:他9岁时父亲去世,家里经济很困难,是乡亲们凑钱给他读书。现在,山里的孩子没人教,应该回来帮助他们。
于是,1988年,汪金权从条件优越、人人羡慕的省重点名校,调回深山里设施简陋的蕲春四中。他说:“山旮旯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蕲春四中地处深山里的张塝镇,距县城上百里,是全县最偏远的一所高中。汪金权甘心在此执教,一干就是28年,直到生命的终点。
燃尽心血为育人
蕲春属于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蕲北山区更是贫困县里的贫困区。回到家乡的汪金权,将全部的心都交给了山里的孩子们。
在蕲春四中,人人皆知汪金权古道热肠。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不是他教的学生,只要向他求助,他都有求必应。有一次,邻班学生王飞飞因母亲生病住院,没钱吃饭,鼓起勇气向汪金权老师借钱。汪老师二话不说,当场掏出200元。此后每个月,不用王飞飞开口,汪老师都提前送钱给他。
不少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交不起学杂费,常常因此放弃学业。每个新学期开学,班里都会有学生不来报到。每逢此时,汪金权都要挨家挨户上门,苦口婆心地劝家长:“让伢去读书吧,学费我垫。”
汪金权并不富裕,他有年近80岁的老母需要赡养,妻子患有精神病,小儿子先天智障。他在镇上买不起房子,就把一家人安置在村里土坯老屋,自己租住学校的宿舍。为省钱,他不抽烟,不喝酒,常年穿一双旧球鞋。他从家里拿来柴米油盐,每天自己生煤炉做饭,从不去学校食堂花钱吃饭。
汪金权兜里很少能有余钱,为学生支付的学费只能先欠着,每月由会计从他微薄的工资里扣。有时垫得太多,甚至一直要扣到年底才能还清。年年教学生,年年垫学费,28年来,一共垫了多少钱,学生还没还,他从不在意。
蕲春四中青年教师汪红奎就曾是他资助过的一位贫困生。2001年,汪红奎考上大学,由于家境贫寒,没钱去报到。汪金权得知后,立即慷慨解囊。读大学本科4年间,汪红奎全部学费、生活费都是汪金权资助的。在汪金权的支持下,汪红奎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读研究生3年,学费2万元、生活费每月600元,都是汪金权资助的。为报答师恩,2010年,汪红奎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回到蕲春四中,和恩师一起在贫困深山里教书育人。
汪金权还把一些贫困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住。他简陋的小宿舍里,挤着4张上下铺,长年住着8名贫困生。多年来,汪金权就这样与学生同吃同住,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穷山里的孩子们。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蕲春四中每年高考很少有学生能考上大学。在汪金权的言传身教下,学校学风越来越好,学生成绩越来越好。28年来,仅汪金权教的学生,就有1000多人考上了大学,20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作文竞赛中获奖。
数以千计的贫困学生在汪金权的呵护下成才立业,蕲北山区数以千计的贫困家庭的命运也得以改变。而汪金权二十八九岁时两鬓全白,40岁上下就已银丝满头。
师魂永驻大别山
汪金权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04年以来,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
汪金权出名了!社会各界纷纷给他寄来慰问金,他将每笔钱都用信封装好,写清楚日期,一分不差地交给学校。他说:“大家捐款是希望这些钱都用到实处,这钱不属于我个人。”后来,学校用这些慰问金设立了金权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师生。
成名后的汪金权老师一如既往地在大山里教书育人。他在学校里牵头创办了“金权励志班”,他多想帮助更多的贫困山里娃成才啊!然而,命运却对他如此不公!2012年2月19日,长期咳血而没时间去体检的汪金权,被省人民医院确诊为鼻咽癌晚期。经过积极治疗,2013年,汪金权的病情有所好转,医生嘱咐他千万在家安心休养,他却坚持给学生上课。这一年,第一届“金权励志班”学生毕业,61人全部超过本科录取线,创下了蕲春县普通高中高考的奇迹。
今年4月,汪金权病情恶化,转入武汉同济医院治疗。社会各界纷纷为他捐款治病,他却将爱心款全部捐给了贫困家乡。
6月13日,汪金权生命进入最后阶段。弥留之际,他叮嘱学生汪红奎:“我快不行了。老师清白一生,金权基金会后续的账目,你一定要代为保管好!”素不相识的浠水县山区小学贫困教师周顺来,带着受汪金权老师资助出版的《长江朗读》样书赶到病榻前时,汪金权已睁不开双眼。学生田涯、汪红奎护送已陷入昏迷的汪金权,回到郝子堡老家。
“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根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在日记里,汪金权曾这样写道。
汪金权走了,长眠在生养他的老屋边。年迈的老母、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儿,都让他放心不下,牵挂不尽。他要永远守着他们。
汪金权走了,在省城供职的大儿子汪品超,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教鞭,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
斯人已逝,师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