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调整等不来熬不起
顾 阳
在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东北振兴而言,结构调整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经济结构长期存在着“国有经济占比高”和“重工业占比高”的“两高”特征。正因为此,东北经济曾经风光无限,一度占据全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样因为此,东北经济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阵痛与煎熬。

在调研中,我们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了这种阵痛:有造船企业连续几年接不到一个订单;自有品牌汽车卖1台只能挣几百元钱;更有钢铁企业在最困难时卖4吨钢材才能赚回1瓶矿泉水。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这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重化工业较为集中,而我国经济近年来回落幅度最大的就是石油、煤炭、钢铁等重化工业,这使得东北在这一轮经济调整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当前,东北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一些结构性矛盾尚未能彻底得到解决,通过调结构实现新旧模式的顺利衔接,避免出现增长“断档”,是确保东北经济平稳增长、实现东北振兴的关键之举。

推动东北振兴,要切实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断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在东北调研中我们发现,凡是转型得早、结构调到位的企业,大多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而一些过去基础好的大型企业,却因错失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而陷入发展困境。与此同时,借助自主创新的力量,诸如沈阳机床、长春客车等一批传统企业实现了“老树发新枝”,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与底气。

当然,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不是在原有水平上的“填平补齐”,而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升级式”调整改造,要坚持在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产、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走一条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新路子,在做强做优上下功夫。

需要强调的是,在推进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全面树立市场经济观念,避免出现盲目的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

一方面,要吸取船舶、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的深刻教训,克服单纯追求增速的片面倾向,切实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到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另一方面,要改变对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完全依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推动东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对东北结构调整的一个比喻,道出了问题的实质:面对市场的需求,如果你只是跟随者,那就永远不能超越,如果想超越就必须在产业结构上做大调整,唯此才能在追赶中“弯道超车”,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结构调整等不来、熬不起,唯一路径就是主动调、科学转。当前,东北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东北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东北地区需要利用好当前宝贵的“窗口期”,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下一轮东北振兴赢得主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