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鄞州: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生共长
本报记者 郁进东 何 川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南部商务区一景。 吴 挺 摄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鄞州面临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的压力。如何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加快发展中实现民富区美?日前,《经济日报》记者来到鄞州进行实地采访调研。

生态旅游助力农民增收

鄞州湾底村曾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老百姓吃的是酱油汤、住的是老房子。60多岁的村民张开永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穷,环境也差,附近村的姑娘嫌咱村穷,都不愿意嫁过来。当时我家就几间瓦房,台风一来,就得跑出去躲灾”。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湾底村开始走上了工业发展之路,村里逐渐富裕起来。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到底是该凭借土地资源继续大造厂房、大办工厂,还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村里决定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湾底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吴祖楣说。2004年,村里组建了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并举办了首届桑果节。目前,村里拥有西江古村、植物园、非遗博物馆等多个特色旅游项目,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国成介绍,湾底村的生态农业旅游,不仅是观光,更是体验,可以一年四季观光、采摘水果。去年景区接待游客46万人次,营业收入达4000多万元。“旅游业已是我们湾底村发展最快的产业,营收年均增幅30%以上。”蔡国成说。

湾底村党支部书记许明君表示,湾底村的定位是打造“城市绿肺”,因此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早在2000年,村里宁可投资200多万元从长丰热电厂铺设管道,引进蒸汽来加工制造果汁、果酒,也不自建烧煤的锅炉,虽然前者成本要高得多。“从2005年起,村里陆续将铸造厂、果汁果酒制造厂都搬迁出去,加大力度发展农、旅一体化。2008年村里还投资400多万元建设地源热泵,给热带植物园供热和村民冬季取暖,非常节能环保。”许明君说。

如今的湾底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周围民居错落有致,田间大棚相连、桑树成片,一派舒适富足景象。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湾底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万元。村民张开永高兴地说,“我和老伴都已退休,现在又被村里的农业发展公司返聘。我俩每年都有农村养老保险、返聘工资和年底村里分红,一年算下来收入可达8万多元”。

湾底村的变迁,正是近年鄞州悉心保护生态的一个缩影。鄞州坚持把“绿色崛起”作为第一路径,推动生态建设的全民参与热情,将保护“绿水青山”的理念,融入每一个鄞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鄞州区区长陈国军说,“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要同步推进。这些年来,鄞州一方面大力保护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另一方面,好的生态又能转化成‘亮点’和‘卖点’,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放大生态的经济效益”。据了解,鄞州区旅游总收入已从2003年的10.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52.8亿元,总量位居宁波市首位。

产业升级呵护碧水蓝天

鄞州是浙江省工业强区,工业经济占到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0%,贡献了50%以上的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其中又以铸造、电镀、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主,不少企业耗能高、污染重。鄞州认识到,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下大力气治污,从源头上保护蓝天碧水。由此,依靠科技推进转型升级,让企业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节约型科技型企业转变,成为鄞州的不二选择。

鄞州云龙镇是全国有名的铸造之乡。2008年以前,该镇产业结构中,精密铸造占比超过50%。当时镇里空气质量非常差,“白天烟囱林立,晚上烟雾缭绕”是这里环境的写照。时任云龙镇党委书记的杨奇伦说,那时常常有老百姓拿着衬衫找他抱怨,晒在外面的衣服不到一小时就落满了粉尘。前徐村村党支部书记钱仁红回忆说,自己家离村里的宁波康发铸造厂只隔三幢楼,在家扫地时经常能扫到金属粉尘,鱼缸里的鱼也经常死亡。

为改变这一现状,云龙镇一方面加大治污力度,先后将铸造业煤炉改为电炉,再改为天然气炉;另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对铸造厂实行关停转改。历时2年,全镇关停了25家铸造厂。

华燊集团就是云龙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代表。上世纪90年代初,华燊集团董事长王志通一口气开办了通达、伟荣等4家铸造厂。在景气度较高的2002年,仅伟荣一家企业年利润就达到3000多万元。但从2008年开始,铸造行业盈利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同时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老百姓对此意见颇大。

“2008年,云龙镇开始整顿铸造行业,政府鼓励引导我们关停铸造厂。作为浙江省铸造行业协会副会长,我是第一批关的,4家我一口气关了3家。”王志通说,同时他开始寻求转型之路:一方面,投入几千万元,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各项排放指标达到甚至超过行业标准。另一方面,2010年收购了浙江华健医用工程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医疗器械行业,2年后又收购了另外两家医疗行业的公司。“目前铸造和医疗器械的营收在整个集团占比各半,去年两者营收都达到了4亿多元。戴了20多年的‘污染大户’帽子终于摘掉了。”

与此同时,云龙镇下大力气培育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云龙镇已形成了精密铸造、汽车配件、新兴产业等三大产业,其中新兴产业占比达到67%,而传统的精密铸造业占比已经不足20%。

今天的云龙镇,天蓝了,河流清澈了,空气质量优良率从治理前的76.8%提高至目前的90.8%。

云龙是这样,整个鄞州莫不如此。近年来,鄞州区从产业源头切入,加快把生态建设与产业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先后整治提升铸造企业,淘汰油脂化工小作坊、砖瓦窑,治理不锈钢、印染、电镀等行业,同时按照“5+5”产业体系进行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环保科技、生物医药、激光光电等前瞻性朝阳产业,推进产业绿色化。

培育生态建设自觉行动

鄞州的生态保护存不存在困难?一位政府官员坦率地说,困难不但有,而且还不少:比如农村生活污水管道建设不到位、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多;再比如企业转型升级难等。但是鄞州不畏惧这些困难,不回避这些问题。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地保护生态”、“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生态是最贵重的财富”、“切实维护老百姓的生态权益”、“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走在鄞州街头,记者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语。

陈国军感慨地说,鄞州干部群众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关系的认识从来没有今天这么深刻。原以为,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经营普遍比较困难,治理污染、推进转型的阻力一定很大、工作一定很难。但在推进过程中,没想到大家的思想这么统一,上上下下对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的决心这么坚定。仅去年,鄞州就否决“两高一低”项目336个,否决率达25%。

陈国军认为,在推进生态经济化的过程中,鄞州最大的收获不只是美丽的环境、可观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人人有责的社会工程,这充分激发了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念赛金,这也许是鄞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具含金量的收获。

在鄞州,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同生共长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让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比翼齐飞,正成为鄞州人的自觉行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