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稳增长的实招、硬招和新招
本报记者 张 双 孙 璇
8月23日,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高精度数控切割机。坐落于河北邢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机器人焊接系统、系列非标自动焊接装备、成套数控焊割装备等,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自动化焊割装备生产研发基地。 赵永辉摄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陆续出台了多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经济日报》记者梳理了今年以来关于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举措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旨在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综合平衡,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宏观调控精准发力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更加精准地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是我国宏观调控思路的重要创新,既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扩大公共支出等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有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统筹使用,国务院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提出了包括推进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重点科目资金统筹使用、部门资金统筹使用等10条重要措施。

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失业保险费率统一降至2%,每年能减轻企业和员工负担400多亿元。降低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预期每年能给企业减负约270亿元。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决定,扩大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延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预计减税规模达千亿元。

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动员社会资本投入到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等公共服务领域,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去年底财政部确定的首批总投资1800亿元的30个PPP示范项目,在今年得以深入推进。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供给。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更好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包括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确定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部署加快融资担保行业改革发展、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等。自去年11月以来,人民银行5次降息、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利率下降,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要想实现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必须深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塑竞争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对于稳增长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5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这份文件正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聚焦“中国制造”。3月25日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5月6日会议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6月17日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与“中国制造2025”遥相呼应的另一个热词“互联网+”,则为稳增长带来了辽阔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7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对保障支撑“互联网+”计划进行了周密部署。例如,5月13日会议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的措施;6月24日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今年以来,创新创业迎来了真正的“高光时刻”。截至目前,今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至少有10次以上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部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政策措施;3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6月《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布……

统计数据也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00.1万户,增长19.4%,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1万户。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2.64亿人,比2014年同期增加约2800万人,增长11.6%,其中许多都是创业大军的新成员。

“双创”主体不断扩大。6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统计表明,我国农民工总量2014年已达到2.74亿,每年还会新增6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不仅能帮他们解决就业、提高收入,也能带动东西部产业转移,推动中西部城镇化,实现双创引擎遍地开花。

同时,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也在全力助推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基金的设立体现了政府创新思路:把几项战略性产业基金、财政专项等“碎钱”、“零钱”合并起来盘活使用,从而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从人力到物力,从资源到资金,毫无疑问,一系列政策举措将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留出更多成长空间。

以改善民生促投资发展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民生工程体量大、带动性强,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两者相互促进,正在不断助力经济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将有效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经济发展“双引擎”。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正是当下民生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将建成并投入运营,以解决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决定,进一步加强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布局合理、运行安全、服务便捷。

事实上,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还可以有效带动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而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利好正在通过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增加中央投资,重点投向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重点民生项目倾斜,不断激发社会投资的活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